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目标与要求的通知

  (四)特色优势

┌─────────┬──────────────────────────────┐
│   项  目   │            项 目 要 求             │
├─────────┼──────────────────────────────┤
│1.中医药治疗率  │重点病种门诊中医药治疗率达到85%以上,住院中医药治疗率达到70%│
│         │以上                            │
├─────────┼──────────────────────────────┤
│2.临床经验整理与应│①对本专科领域文献记载的诊疗方法进行发掘、整理与应用    │
│用        │②对本专业有代表性的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及实践经验进行系统性整理│
│         │与应用                           │
│         │③对民间具有一定科学和实用价值的方药、诊疗经验和方法进行收集│
│         │、整理、应用、提高                     │
├─────────┼──────────────────────────────┤
│3.特色疗法    │①大于2项,并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
│         │②积极应用中医药非药物疗法,重视中医药康复         │
├─────────┼──────────────────────────────┤
│4.院内中药制剂  │①品种数量,重点专科大于5种,重点专病大于2种        │
│         │②使用率应占重点病种诊疗人次的50%以上            │
├─────────┼──────────────────────────────┤
│5.单病种优化治疗方│①对重点病种的疗效及中医药特色优势进行年度分析、总结和评估,│
│案制定与实施   │不断优化治疗方案                      │
│         │②优化的治疗方案在临床全面应用               │
├─────────┼──────────────────────────────┤
│6.护理      │①开展辨证施护                       │
│         │②建立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专科护理常规             │
│         │③对中医药特色护理进行评价并制定改进措施          │
└─────────┴──────────────────────────────┘

  (五)人员队伍

┌─────────┬──────────────────────────────┐
│   项  目   │            项 目 要 求             │
├─────────┼──────────────────────────────┤
│1.人员结构    │①医师职称结构:高级的比例,三级医院占30%,二级医院占20%  │
│         │②医师类别结构:中医药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的比例达到70%以 │
│         │上                             │
│         │③医师学历结构:三级医院研究生学历应占30%以上;二级医院本科 │
│         │学历应占70%以上                       │
├─────────┼──────────────────────────────┤
│2.老专家作用的发挥│在把握本专科学术前沿动态、制定建设规划、明确研究思路、确定研│
│         │究课题、优化诊疗方案等方面,充分发挥本专科老中医专家的业务指│
│         │导作用                           │
├─────────┼──────────────────────────────┤
│3.专科学术带头人 │①年龄:一般为60岁以下(院士、全国各中医药学术团体和二级学会│
│         │的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博士生导师、全国师承指导老师除外) │
│         │②资历:具有正高级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医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         │,三级医院应为研究生导师                  │
│         │③学术影响:在国内该专业领域中享有一定知名度,受聘全国二级以│
│         │上学术团体的委员(理事)及以上职务             │
│         │④知识结构与创新能力:熟悉本专业国外进展和现代医学信息技术;│
│         │能把握本专科学术前沿动态,领导制定专科建设规划;理论研究、诊│
│         │疗技术等方面有独特见解,获得同行认可;对本专科的人才梯队建设│
│         │有思路、有措施                       │
├─────────┼──────────────────────────────┤
│4.专科学术继承人 │①年龄:一般为50岁以下                   │
│         │②资历:至少有1名具有副高级以上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专业技术职 │
│         │务任职资格                         │
│         │③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有扎实的中、西医专业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临│
│         │床经验,对本专业的学术建设有创新思路,具有解决本专业临床工作│
│         │中复杂和疑难问题的能力                   │
├─────────┼──────────────────────────────┤
│5.其他人员    │①中医药类别执业医师熟练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
│         │②医师熟练掌握本专科主要病种特别是重点病种的中医药、中西医结│
│         │合诊疗常规                         │
│         │③中级以上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熟悉本专科的相关经典文献    │
├─────────┼──────────────────────────────┤
│6.继续教育    │全体人员每年均达到有关规定要求               │
├─────────┼──────────────────────────────┤
│7.赴外院进修   │建设周期内每年不少于1人,每人进修时间不少于3个月,进修   │
│         │内容与本专科(专病)建设密切相关              │
└─────────┴──────────────────────────────┘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