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将地下管线档案纳入行政审批环节,建立部门联动机制
山东省建设厅在全省实行了“两书一证制度”(即建设工程在办理工程规划、报建和施工手续前,建设单位要先与城建档案部门签订“档案移交合同书”或“保证书”;在工程竣工验收前,城建档案部门对竣工档案提前验收,合格的发给《档案验收意见书》,作为工程竣工验收、质量合格和竣工备案的条件之一;工程验收后,建设单位按规定向城建档案部门移交档案后,由城建档案部门出具山东省建设厅统一印制的《建设工程档案合格证》,作为评定工程质量和发放房产证的依据之一)。在此基础上,各市进一步强化了地下管线档案管理,济南、青岛、东营等许多城市都在市行政审批中心、报建大厅设有城建档案审批窗口,将管线查询和签订管线档案移交合同,列为办理施工许可手续的必备条件之一。威海市建委依据《办法》和市政府令,对各市政、公用配套管线单位和涉及挖掘道路的施工项目,实行联席会议审批制度,开挖单位向市行政审批中心窗口交付申报资料时,须提交原有地下管线、构筑物的布局图及安全监护方案。济南市严格工程招投标程序,用合同规范管线工程的竣工测量工作。
(四)重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积极实施动态管理
济南市完善地下管线档案两级管理体制,建立了以济南市城建档案馆为信息中心,以规划局、测绘院、各产权单位为子系统的管线信息动态管理网络,各种管线数据由产权单位录入和维护,1:500地形图数据库由市测绘院录入和维护,从而实现了资源共享。泰安、威海开发的地下管线管理系统与各管线产权单位进行了联网,各产权单位通过网络可查询到本专业的地下管线现状情况。莱芜市开发的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具有各种方便实用的管理功能,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淄博市开发的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已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运行效果良好。
(五)加大资金投入,健全机构,加强队伍建设
为了管好地下管线档案,山东省多数城建档案馆完善了局域网建设,购置了地下管线信息动态管理所需要的探测仪器和管理设备。不少城市加大了对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管理的经费,如淄博市政府2005年投资80万元用于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2006年投资200万元用于购置大型服务器、数据存储等软硬件设备,2007年投资280万元用于开展张店、临淄城区第二次地下管线普查一期工程;青岛市财政今年增拨50万元资金,用于启动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