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重点发展基于卫星、飞机和平流层飞艇的先进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及与之配套的地面设备。
4.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在2010年前,通过对北斗导航试验系统进行完善,满足我国及周边地区用户对卫星导航系统的需求,并进行全球系统组网和试验工作,逐步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同时,推动卫星导航系统在空中交通管理、城市智能交通和通信等领域的应用。
5.新一代运载火箭工程。
完成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和50吨级氢氧发动机研制工作。按照“无毒、无污染、低成本、高可靠、适应性强、安全性好”的基本原则,开展新一代运载火箭基本型工程研制工作。在“十一五”期间掌握关键技术,适时完成基本型工程研制,形成近地轨道可覆盖10吨至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可覆盖6吨至14吨的运载能力。
(三)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技术。
1.加强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
瞄准未来高新技术发展的前沿,重点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概念、新原理、新方法、新材料、新器件和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国产核心器件和关键材料应用率大幅提高。
信息与电子科学与技术:天基信息获取、信息传输、目标与空间环境特征分析等基础理论与技术。
材料科学与技术:高性能结构材料、复合材料、轻质耐高温材料、纳米材料等基础理论与技术。
动力与能源科学与技术:电推进等先进推进技术,高能固体火箭发动机、冲压发动机、新型燃料等动力技术以及氢能源电池等新型能源技术。
关键基础元器件:(略)。
微型传感器技术:微机电系统应用(MEMS)、微机械结构的加工制备等技术。
先进工业技术:先进试验测试与验证、先进制造、先进生产管理、模拟仿真、特种工艺装备等技术。
2.突破关键技术。
突破制约航天发展的关键技术,增加航天核心技术储备,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所占比重。航天专利数量年均增长30%以上。
运载火箭技术:先进上面级技术、重型运载火箭关键技术等。
卫星系统总体、平台等技术:系统优化设计、卫星编队组网技术;先进控制技术;近空间飞行器平台技术等。
卫星有效载荷技术:通信有效载荷技术;遥感有效载荷技术;时空测量有效载荷技术。开展对地观测卫星有效载荷关键技术攻关及工程化研制。
深空探测技术:深空飞行总体、能源、电磁波探测、测控、着陆及表面探测、机器人、返回、行星际探测等技术。
卫星应用技术:遥感卫星定量化与业务化应用、空间数据融合、微波遥感应用、超光谱遥感应用等技术;卫星导航定位应用技术;高速数字数据直播/广播传输、网管技术、应急卫星通信等技术;空间电磁环境监测技术;地面系统的总体设计与集成、多任务地面运行管理控制、数据处理、数据存储管理、共享与分发等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