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重点保障原则。标准化工作要面向文化建设的中心工作,重点加强基础性标准、行业急需标准以及涉及公共文化安全和文化环境保护的标准建设,逐步开展面向社会的文化服务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基础标准等各项工作。
坚持需求导向原则。加强文化标准化与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密切标准化建设与社会需求的联系,加快速度,提高质量,增强适用性。为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提供技术保障,为制定、贯彻执行文化法律法规提供技术支撑。
坚持共同参与原则。充分调动和发挥文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专家学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参与文化标准的研究和制(修)订工作和文化标准的贯彻实施。
坚持制定与实施并重原则。不仅要注重标准的研究、制(修)订工作,更要注重标准的贯彻实施,使标准真正成为文化建设的规范,成为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
坚持自主创新原则。文化标准化建设要解放思想,弘扬创新精神,善于把现代科学理论同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标准化创新之路。
坚持国际化原则。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加强与国际有关标准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标准化经验,全面提升我国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国际竞争能力。
三、主要目标和任务
2010年以前,初步建立起文化领域标准体系,开展文化标准化理论研究,完成部分安全标准、基础标准和行业急需标准的制(修)订。2020年以前,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取得一批文化标准化理论研究重大成果,完成主要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使文化标准化建设走向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道路。
1、加强文化标准化基础建设。建立健全文化标准管理体制,创新文化标准管理机制,努力实现文化标准化的统筹规划、有序发展、规范管理。
加强文化标准化组织建设。建立文化部标准化指导委员会、组建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积极推动文化行业标准监督检验和认证机构的构建。在全国培育一批标准研究和制定的文化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形成有一定规模和业务水平的文化标准化建设队伍。
建立文化标准化理论研究机制,加强文化标准化基础性科学研究。在2010年以前,逐步开展文化标准化基础理论研究、文化行业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研究、文化行业基础分类标准的研究及初步制定文化行业标准课题指南等。在2020年之前,基本完成文化标准化基础研究,推出一批文化标准化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全面推进文化标准体系研究,形成涉及文化领域安全、环保、质量、工艺、功能、技术、检验检测、资质、等级评定、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标准体系;建立较为完善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演出场所、社会艺术教育、社区文化设施、文化娱乐场所、网络文化、动漫游戏、乐器、工艺美术等文化行业分类标准;出版发行《文化行业标准编制导则》、《文化艺术分类标准》、《文化标准体系》等系列的行业基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