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

  当前,我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社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另一方面,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社区服务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特别是面对城镇1亿以上的流动人口、5000多万退休职工、2200多万困难群众和1400多万下岗失业人员,社区服务的压力不断加大,加快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已成为满足社区居民社区服务需求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紧迫任务。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政府、社区居委会、民间组织、驻社区单位、企业及居民个人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整合社区资源,健全服务网络,拓宽服务领域,优化服务结构,创新服务方式,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发展步伐,使社区服务体系在提高生活质量,扩大社会就业,改善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公平对待。着眼于社区居民最关心、最需要、通过努力又可以解决的问题,及时提供服务,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使社区服务覆盖到社区全体成员,为流动人口平等地提供社区服务。

  --坚持社会化、多样化、专业化。实现服务主体多元化,坚持政府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和社区居民广泛参与。针对不同服务对象和服务项目,分别采取无偿、低偿、有偿服务,丰富服务形式,提高社区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坚持全面发展、突出重点。既要整体推进,又要着力解决薄弱环节、重点项目和关键问题;既要坚持广受居民欢迎的传统服务方式,又要善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不断提高社区服务能力和质量。

  --坚持合理规划、资源整合。统筹考虑各类公共资源,科学配置,充分利用现有公共设施,避免重复建设,实现社区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和居民需求,确定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区分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社区及不同类型的社区服务,实行分类指导。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到2010年,在全国城镇逐步建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我国基本国情,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立足街道、社区,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主体、各类专项服务设施相配套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形成多方参与、责权明晰、配置合理、和谐有序、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初步建立起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