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进一步加强政务和校务公开工作。实行政务和校务公开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信访问题的有效措施。各地各单位要向广大群众公开办事制度、依据、程序、时限和结果;公开干部人事、劳动工资、财务管理、招生收费、学生管理等制度和办法,规范办事行为,最大限度地消除矛盾和问题。
(三)在执行政策中不折不扣。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认真做好政策的宣传。在执行政策时,各级党组织、行政部门及具体工作人员要严肃认真,不打折扣,落实到位,不能因局部利益和小集体利益而损害广大群众的利益。
(四)进一步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各地各单位要进一步促进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特别是对群众态度的改进。对群众要满怀感情、热情耐心、文明礼貌,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要认真倾听群众的诉求,换位思考、理解群众、尊重群众,最大限度地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防止问题积累和矛盾激化,造成重复访和越级访。
三、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提高预防和处理信访问题的能力
(一)牢固树立固本强基思想。绝大多数信访问题发生在基层,信访工作的重心也应放在基层。各地各单位要牢固树立固本强基的思想,做到把信访工作的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初始阶段和萌芽状态。
(二)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各地各单位要把信访工作重心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排查化解上来,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要坚持经常排查和集中排查相结合,尤其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要进行重点排查,摸清底数,建立信访人及信访事项档案。对排查出的问题,要严格落实化解责任,明确主要责任人、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限期妥善解决和处理。
(三)加强地方县、市级教育行政部门,部直属高校和单位处(部、室)、院(系)等基层部门信访工作。预防和解决基层发生的信访问题,地方县、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是关键,部直属高校和单位处(部、室)、院(系)是关键。各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基层信访工作,切实加强指导,特别是对信访问题较多、群众上访量大、工作比较薄弱的部门,要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帮助这些部门解决存在的问题,建立和完善研究信访工作的制度,不断提高信访工作能力和水平。
四、坚持依法按政策办事,切实解决教育信访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