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推动三大优势区域率先做强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三大优势区域要增强高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成为全球高技术产业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做大、率先做强,带动我国高技术产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长江三角洲要率先成为我国高技术研发和先进制造基地。依托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区位条件,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大力培育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技术企业群,加快建立以上海为龙头、苏南浙北为两翼、周边城市为扩展区、基于自主创新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吸引海内外创新资源,建设高技术研发和先进制造基地,积极发展高技术服务业,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由制造向创造转型。
珠江三角洲要努力成为高水平的全球高技术产品制造基地。发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配套齐全、制造能力较强、外向型经济发达的优势和毗邻港澳的便利条件,巩固提升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大力发展资金与技术密集型高技术产业,建设一批与区域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自主创新平台,不断推动区域产业优化升级和梯度转移,进一步提升高技术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能力,建设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高技术产品制造基地。
环渤海地区要进一步成为重要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基地。发挥环渤海地区科研和人才优势,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区域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继续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联合,大力开发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着力推进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高技术企业孵化的良好环境,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二) 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中心城市及周边城市群要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形成高技术产业重要的聚集区和高技术产品出口基地,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主要中心城市继续加快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主要中心城市要利用现有的比较优势,建设高水平的区域创新基地,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进一步发挥区域产业增长极的作用,加快高技术产业化,培育特色高技术产业,加速产业向周边地区的梯度转移和扩散,促进形成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加快构建和完善区域产业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局部环境,培育更多高素质人才,为高技术企业发展提供优良的创业、孵化、融资、信息、咨询等服务,支撑区域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围绕主要中心城市,与沿海地区机制互融、政策互接、人才互动和基础设施互连,营造区域产业发展和梯度转移的良好环境。
科技兴贸重点城市加快扩大高技术产品出口。发挥国家确定的20个科技兴贸重点城市的龙头作用,建设一批高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大力发展自主品牌,积极扩大自主创新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有序承接高技术服务业转移,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贸易,推动对外贸易结构的整体优化升级。
(三) 促进产业基地和园区形成产业集群
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各类产业园区是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孵化基地和增长点,对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基地。采取有力措施,引导人才、资金和技术向产业基地集中,形成从研究开发、产业化到规模发展的能力,构建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培育和壮大一批各具特色、产业集聚度较高、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高技术产业集群。重点建设电子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等领域的高技术产业基地和300个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加快形成高技术产业的群体优势和局部强势。
提高产业园区发展水平。完善园区发展政策,加强优化布局,推进园区二次创业,重点发展一批产业特色明显、创新能力较强、国际化水平较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产业园区。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完善高技术企业孵化和发展的软硬件环境,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高技术企业,使产业园区成为自主创新的先行区,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五、专项工程
根据“十一五”时期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集中优势力量,组织实施九大高技术产业专项工程,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关键共性技术,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业群,大幅度提升电子信息、生物、航空航天等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 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专项工程
提升集成电路研发水平,建设国家集成电路研发中心和工艺试验线,重点开发涉及国家安全和量大面广集成电路芯片。推进90纳米及以下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技术的产业化,发展高密度封装技术。支持集成电路重大工程技术升级,建设90纳米、12英寸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加快发展集成电路光刻机、刻蚀机等关键设备和12英寸硅片材料、化合物光刻胶等关键材料。形成以设计业为龙头,制造业为核心,设备制造和配套产业为基础,较为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围绕壮大软件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建立重点领域、区域的公共软件开发平台和行业软件测试平台,继续建设软件产业基地和出口基地,组建一批重点领域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组织基于Linux系统的电子政务示范、系统软件和中间件等关键软件产业化、行业大型应用软件系统开发与推广应用,培育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实施软件外包出口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