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继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和基础应用,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不断改善网络基础设施,保障信息系统高效运行。深化办公自动化应用,提高协同办公水平。普遍应用安全的电子邮件系统、视频会议系统、IP电话系统等,扩大信息共享范围,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建立上下统一的内部门户系统和外部门户网站,加强工作交流和知识管理,规范在线服务。
5.努力提高信息安全水平,保障信息系统稳定运行。要严格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健全管理制度,加强检查教育,及时消除隐患,防止发生重特大信息系统事故。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加强重特大风险的识别、防范和控制,提高信息系统的灾难恢复能力。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把日常管理、技术手段和应急机制结合起来,强化网络运行和场地安全,确保重要数据安全和信息系统稳定运行。
6.加强信息化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建设,保障信息集成共享和管理科学高效。参与标准制订工作,要遵循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制订符合企业特点的技术标准。加快信息代码、数据源定义、应用平台和业务流程等标准化建设。推进信息系统开发的标准化,确立统一的系统设计、程序开发和项目管理规范。推进系统间信息交换接口的标准化,实现系统集成。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规范体系,确立工作管理、规划计划、项目招投标、项目实施、项目验收、系统运行维护、安全和标准等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要加大对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的执行力度。
三、措施和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工作体制。
从专职领导、专业管理、责任到位、制度健全等方面,切实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统一领导和重大项目的推进,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工作体制;有条件的企业要设由企业领导成员担任的总信息师(CIO)岗位,加强信息化统一领导的工作常规化和制度化建设。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直接参与信息化重要决策,亲自协调推动重大信息化项目实施。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管理部门,落实机构和人员,强化统一管理职能,不断提高信息化决策的执行和组织实施水平。信息化管理部门要负责编制和组织实施信息化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要在重大信息化建设项目中牵头组织协调各相关业务部门和用户单位,共同推进项目实施,保证项目成功建设和推广应用。企业各级领导要在信息系统应用方面起表率作用,带头营造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