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4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发病点调查表(供参考)
┌─────────────────────────────────────────────┐
│1、概况 │
├─────────────┬───────────────────────────────┤
│发病地点 │ │
├─────────────┼───────────────────────────────┤
│地理状况 │ │
│ │ │
├─────────────┼───────────────────────────────┤
│经济状况 │ │
│ │ │
├─────────────┼───────────────────────────────┤
│交通情况 │ │
│ │ │
├─────────────┼───────────────────────────────┤
│人口流动情况 │ │
│ │ │
├─────────────┼───────────────────────────────┤
│卫生状况 │ │
│ │ │
├─────────────┼───────────────────────────────┤
│水源及食物 │ │
│ │ │
├─────────────┼───────────────────────────────┤
│地方性疾病 │ │
│ │ │
├─────────────┼───────────────────────────────┤
│疾病流行日期 │ │
│ │ │
├─────────────┼───────────────────────────────┤
│人群免疫情况 │ │
│ │ │
├─────────────┼───────────────────────────────┤
│废物处理 │ │
│ │ │
├─────────────┼───────────────────────────────┤
│动物情况 │ │
│ │ │
├─────────────┼───────────────────────────────┤
│雨水、气候 │ │
│ │ │
├─────────────┴───────────────────────────────┤
│2、人口统计 │
├─────┬─┬───────────┬──┬──┬──┬─┬──┬─┬─┬─┬──┬──┤
│年龄组(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 │ │ │ │ │ │ │ │ │ │ │ │ │
├─────┼─┼───────────┼──┼──┼──┼─┼──┼─┼─┼─┼──┼──┤
│女 │ │ │ │ │ │ │ │ │ │ │ │ │
└─────┴─┴───────────┴──┴──┴──┴─┴──┴─┴─┴─┴──┴──┘
附录5
从临床症状入手寻找病因线索的步骤(略)
附录6
临床救治原则
(一)疑似传染病的救治
在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处置中,鉴于传染病对人群和社会危害较大,因此,在感染性疾病尚未明确是否具有传染性之前,应按传染病进行救治。
1.发热伴呼吸道症状
(1)呼吸道隔离 呼吸道症状突出的疾病,应该进行呼吸道隔离(按传染病手册及有关规定执行)。疑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或其它经呼吸道传播的严重传染病病人实行指定医院隔离制度。
(2)病原治疗
1)抗菌治疗:根据临床表现及常规实验室检查,初步分析为细菌感染或在严重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时,应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应进行痰涂片、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等。如考虑为革兰阳性细菌感染、肺炭疽等,可用普通青霉菌素或半合成青霉素治疗;如临床提示为耐青霉素细菌感染,选用苯唑西林或氯唑西林,或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治疗;若高度疑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宜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治疗。如考虑为革兰阴性细菌感染,可用氨基甙类、喹诺酮类、头孢三嗪等;如为耐药革兰阴性细菌感染,宜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等酶抑制剂,或亚胺培南等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治疗。如疑为肺鼠疫,应选用链霉素或四环素、庆大霉素治疗。如考虑为真菌感染,选用抗真菌药治疗。
2)抗病毒药物:根据临床表现及常规实验室检查提示为病毒感染时,早期可考虑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如疑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可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或钙离子通道抑制剂。
(3)一般治疗与病情观察
卧床休息,避免用力剧烈咳嗽。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密切观察体温、呼吸、肺部体征等变化,如有呼吸困难应给予持续鼻导管吸氧,必要时面罩吸氧(一般吸氧浓度为1-3L/min)。监测血氧饱和度(Spo2),定期复查胸片等。
(4)对症治疗
1)高热时给予冷敷、乙醇擦浴等物理降温,必要时可使用解热镇痛药物。小儿不宜用水杨酸解热止痛药物。
2)酌情使用祛痰药物,咳嗽剧烈时可适当使用镇咳药物。
3)如出现严重呼吸功能衰竭,应及时采用呼吸机辅助治疗。
4)有心、脑、肾、肝损害时,积极给予相应治疗;出现休克者应及时给予扩容、纠正酸中毒等抗休克处理。
5)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对于严重感染尤其是严重病毒感染,为了抑制异常的免疫病理反应、缓解中毒症状、改善机体耐受性,可酌情使用氢化可的松、强的松或强的松龙等。一般原则是大剂量(相当于强的松龙80-320mg/天)、短疗程(3-5天),并同时用制酸剂和胃粘膜保护剂。但仍然要注意继发真菌感染的可能性。
2.发热伴消化道症状
(1)消化道隔离
消化道症状突出的疾病,应按消化道隔离(按传染病手册及有关规定执行)。疑为霍乱或其它经消化道传播的严重传染病应严格隔离,其排泄物应彻底消毒。
(2)病原治疗
疑为细菌感染,参照伴呼吸道症状疾病的抗菌药物治疗。如考虑霍乱可用多西环素或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等药物;疑为沙门菌肠炎,选用氟喹诺酮药物治疗;考虑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肠炎,宜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病毒性肠炎一般不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3)一般治疗与病情观察
卧床休息。密切观察体温、呕吐及腹泻情况、大便性状。严重腹泻者应观察脉搏、尿量、血压等变化。
(4)对症治疗
1)水与电解质丢失明显者,应静脉补液治疗。严重脱水者,补液的原则是早期、迅速、足量、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特别是第一个24小时输液的量和速度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病情好转后改为口服补液盐。
2)一般不宜使用止泻药物,高热时给予冷敷、乙醇擦浴等物理降温。
3)出现心、脑、肺、肾损害,应积极给予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