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的通知

  (四)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增强
  “十五”期间,国产纺机技术装备水平和市场份额都有明显提升。纺织机械的新产品产值率由2000年的19.1%提高到2004年的25.3%;纺机行业装备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为纺织工艺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自主创新技术的应用大幅降低了投资成本,如年产15~20万吨大型聚酯成套装置,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万吨单位投资从“八五”、“九五”期间的8500万元下降至1300万元,单位投资下降85%。“十五”期间新建成的1562万吨聚酯中75%的生产能力使用的是我国自主研发技术,另外25%的能力虽然由国外承建,但其中60~70%仍然采用国内技术装置;我国自主研发的涤纶长、短丝生产技术使单位投资比“九五”下降了92%;目前,棉纺设备中先进细纱机基本实现国产化,国产清梳联成套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5%左右,并累计出口30多套;数码印花及制网等一批新技术装备已进入产业化批量生产阶段。
  纤维材料技术、面料技术以及产品开发设计水平大幅提高,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2005年,化纤差别化率已达到31%,比2000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自主开发的竹浆纤维、蛋白纤维、超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芳砜纶、碳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纤维、芳纶1313、高性能超细纤维等新型纤维已在航天、军工、特种服用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麻纤维、竹纤维、真丝等多种天然纤维的改性技术及在织造工艺上的突破,极大地促进了纺织面料的开发,提高了纺织上下游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五)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十五”期间是纺织行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的5年,纺织工业充分利用国家压锭解困政策的良好机遇,淘汰落后装备和技术,加快产业技术进步,一大批以新产品、新纤维、新技术,新装备为主的新型企业迅速崛起,为纺织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纺织原料结构进一步调整。化学纤维得到快速发展,在纺织原料中的比重已经达到65%,有效地缓解了纺织工业原料紧张状况。
  家用纺织品行业成为新的增长点。2004年,家用纺织品行业的纤维加工量达到760万吨,比2000年增长194.6%,年均增长31%。服装、家用、产业用三大类终端产品纤维消费量的比重由2000年的68:19:13转变为2004年的54:33:13。
  资产多元化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纺织工业作为竞争性行业,非国有经济得到快速增长。“十五”期间,在规模以上企业中,非国有企业户数的比重从2000年的80.5%上升到2005年的95.9%,销售收入由71.7%上升为90.8%,利润总额从76.6%增至99.0%,出口交货值由81.2%上升到93.8%;从业人数由64.5%增至88.0%,纺织行业的多元化竞争格局已经形成,产业活力不断增强。
  (六)出口保持持续、较快增长
  2005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实现1175亿美元,比2000年的530亿美元增长了121.6%,年均增长17.2%,占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比例从2000年的15%上升到约24%。贸易顺差从392亿美元增长到1004亿美元,年均增速20.7%。
  从出口产品结构看,纺织品出口比重由2000年的30.8%上升到2005年的37.4%,产业链整体竞争能力提升较快;出口服装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明显提高,中高档服装产品占40~50%;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比重由2000年的55.7%,提高到2005年的69.7%,其中纺织品一般贸易比重达72.4%,服装一般贸易达68.1%,显示出“十五”期间我国纺织行业产业链自我配套能力在不断增强;从出口地区看, 2005年对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出口额比2000年增长了133%,占2005年出口总额的48%,比2000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
  (七)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十五”期间,由于纺织工业的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明显,对改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产生积极效果,形成向大企业集中、向沿海地区集中和向产业集群集中的格局。2004年,纺织全行业排在前100位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的21.9%,出口交货值占16.3%,棉纺、毛纺、化纤和纺机制造等行业的前50位企业销售收入分别占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23.6%、40.7%、64.3%和60.1%;东部地区依然是纺织产业重点发展区域,仅江苏、浙江、广东、上海、山东、福建东部沿海五省一市就集中了全国80%以上的规模以上纺织企业,73%的从业人员,82%的销售产值,88%的出口交货值和超过90%的外商、港澳台资本;在县、镇区域经济中,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体、具有专业特色的产业集群、专业城镇逐步形成,显示出旺盛的活力和竞争力。浙江萧山的化纤、绍兴的面料、江苏江阴的毛纺、常熟的羽绒服装、广东东莞的服装、河北清河羊绒等众多产业集群地纺织工业产值均超过300亿元,最大的超过1000亿元,产业集群不仅成为纺织工业最活跃的经济载体,更加速了这些地区农村城镇化发展。
  (八)利用外资成效显著
  纺织工业是我国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较早、成效比较显著的行业,也是我国外商投资的重要领域之一。“十五”期间,我国纺织工业合同利用外资总金额达533亿美元,年均增长34.1%,其中56%的投资用于服装领域。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纺织业发达地区,浙江、江苏、山东、福建、广东省和上海市纺织行业“十五”期间合同利用外资金额占全国的90%以上;中部地区的江西、河北、湖北以及辽宁等省近几年也成为吸引外商投资较多的省份。三资企业在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创汇中占有重要地位,2005年,三资企业纺织品服装出口403亿美元,占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34.3%,其中纺织品出口147亿美元,服装出口256亿美元。通过有效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管理,对我国纺织工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开发设计能力,加强服装品牌开发意识, 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出口创汇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