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林业步入又快又好发展新阶段的关键一年,一定要开好头,起好步。按照上述六个原则的要求,2006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十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抓好造林绿化工作,加快国土绿化进程
一是在扩大社会造林上求突破。大力支持各类社会主体参与林业建设,鼓励和扶持社团、企业、外商等开展多种形式的造林,不断扩大非公有制造林的数量和规模。采取植纪念树、造示范林等形式,推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向纵深发展。以城市整体规划为依据,大力发展城市森林,不断改善城市生态状况和人居环境。在继续搞好“绿化奖章”等系列评比表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国土绿化表彰机制。印发《国家林业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和《
国家林业局关于2006年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办好16件实事的通知》,并抓好落实。突出抓好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共同组织开展的“绿色家园”创建和宣传表彰活动,争取4月份正式启动,今后每两年要在全国表彰一百个“绿色小康县”、一千个“绿色小康村”、一万个“绿色小康户”,用典型示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林业建设。充分发挥水利、环保、铁路等部门在国土绿化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在提高造林质量上求突破。加快林木良种繁育体系和种子生产、供应、保障体系建设,组织编制《全国林木种苗“十一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珍稀濒危和增益潜力大的树种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研发利用工作,推行种子来源认证制度,加强林木种苗法制建设,加大种苗市场监管和质量监督力度,不断提高良种壮苗使用率。加强造林施工的质量监督,加大检查力度,工程造林要推行监理制,实行造林设计、施工和监理资质管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营造林质量奖惩机制,督促各地加强质量管理。调整造林质量综合核查方式,建立健全造林施工质量管理机制。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合理选择造林方式、植被搭配方式。大力发展灌木林,积极推广混交林,提高林分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三是在提升林地生产力上求突破。建设一批森林可持续经营示范点,探索不同条件下的森林经营模式。采取有力措施,解决营造林的“过密、过疏、过纯”问题。抓紧编制和组织实施《全国生态公益林经营工程规划》,重点是加强中幼林抚育和低质低效林改造。尽快颁布《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案编制纲要》和《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指南》,抓紧制定《生态公益林抚育技术规程》等技术标准。继续开展森林健康试点,全面推进森林健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