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指标:
(1)储藏期间试验仓储藏玉米、稻谷水分高于常规储藏安全水分0.5%~1.0%;储粮规模为3000吨;
(2)试验仓玉米、稻谷在一年储藏期中不发生霉菌生长现象;储藏期间偏高水分玉米、稻谷品质高于常规储藏方式;在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各建立1个示范点;
(3)储存偏高水分玉米、稻谷产生的各项直接费用和其它相关间接费用不高于常规储藏费用;
(4)制定偏高水分玉米、稻谷保质储藏技术规程各1项;
(5)申报国家专利1项以上。
2.粮库储粮害虫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昆虫图像或信息识别系统,监测储藏粮食的昆虫活动,监测害虫的虫口密度,建立数学模型,实现智能报警。
(2)对粮库总体昆虫危害状态及发展趋势进行早期预测,编制可以给出适当处理措施建议的软件,有效控制虫害的形成和发展;研究储粮害虫防治的有效经济阈值;
(3)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稻谷产区、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产区和东北平原玉米产区选择3个储备量大于5万吨仓容的国家储备粮库作为示范点,集成应用储粮虫害监测控制技术。
考核指标:
(1)应用电子技术,实现远程监测和自动化监测,集成储粮虫害监测控制技术;
(2)昆虫监测灵敏度达到≤3头/kg、误差≤10%;
(3)提出储粮害虫防治的有效经济阈值;
(4)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稻谷产区、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产区和东北平原玉米产区选择3个储备量大于5万吨仓容的国家储备粮库作为示范点;
(5)制定粮库害虫监测系统应用技术规程,申请专利1-2项,提交学术论文3-5篇。
3.粮库储粮霉菌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主要研究内容:
(1)筛选可用于储粮霉菌活动监测的快速检测技术;
(2)利用储粮微生物活性快速检测技术,集成现代霉菌检测技术和粮情检测系统,系统研究粮库实仓储粮霉菌活动的特点及与各种因素的相关性,组建粮库储粮霉菌活动监测技术应用管理系统,优化粮库储粮霉菌活动监测技术,提高储粮霉菌监测的灵敏度和监测效率;
(3)研究粮库储粮霉菌活动监测数据与相应储粮条件下霉菌活动发展趋势的相关特性,开发粮库储粮霉菌活动趋势预测、预报系统。
(4)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稻谷产区、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产区和东北平原玉米产区建立示范点,集成应用优化的储粮霉菌监测技术、监测技术应用管理系统,以及粮库储粮霉菌活动趋势预测、预报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