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申请书要求语言精炼,数据真实可靠。一律采用A4纸打印(四号仿宋字体、双面印)、装订盖章,全部申请文件须包装完好,封皮上写明申请课题名称、申请单位名称、联系人、电话并加盖第一申请单位公章,一式11份(其中1份盖红章,封面上注明正本),于2004年7月2日下午4∶00前送到国家粮食局粮食行政管理司科技处,过期不予受理。
(六)联系方式
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C座906室(100038)
联系人:闫汉书谭本刚张雪
电话:010-63906906、63906972、63906935
六、课题评审
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我司将对申请课题进行资格审查并组织专家组评审,择优立项支持。
附件:1.“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产后领域课题申报指南
2.“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申请书封面格式及编写提纲
国家粮食局管理司提供
二00四年六月十六日
附件1:
“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粮食丰产
科技工程”(产后领域)课题申报指南
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国家粮食局决定联合启动并实施“十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为紧密配合“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重大国家科技专项和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的实施,针对解决减少我国粮食产后数量和质量损失的重大技术问题,以逐步构建和完善我国农户安全储粮技术体系和国家粮库生态储粮技术体系为目标,该专项中“三大作物产后减损增效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共设置3个课题,由国家粮食局组织实施,实施期为3年(2004年4月-2006年12月)。
三个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是:重点开展减少长江中下游稻谷、华北小麦、东北玉米农户储藏损失技术集成与示范、稻谷高效干燥及玉米储运减损增效技术研究开发、国库储粮保质储藏与虫霉监测新技术的攻关研究。在我国三大平原的11个粮食主产省建立1100个农户科技储粮示范点,组装集成优化应用已有的农户储粮科研成果,针对不同产区和品种特点,组装出3-5套以上农户储粮减损技术方案,使示范点农户的储粮损失降低至现有损失水平的50%以内。本项目完成后将开发新产品8-10台(套);形成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20-30篇以上;申报专利5-8项以上;制订标准和规程4-5项;培养学科带头人5-10名以上。现将课题申报指南发布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