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拨攻关经费:120万元
课题三:高新技术在出土竹木类文物(以简牍为主)修复复原与保存技术的应用研究
通过简牍变色机理和脱水机理研究,筛选饱水简牍脱水材料及修复材料,完成简牍脱水前和脱水后的防菌、防霉材料的筛选及应用条件分析与研究,在此基础上,完成简牍脱水后保存的微环境控制技术研究和应用信息技术对简牍文字信息提取与分析。
国拨攻关经费:120万元
课题四:古文化遗存的数字化工程示范研究
利用各类考古信息的提取与演示,以及GIS技术的强大功能,采用信息管理与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技术,集成文化遗产管理和考古发掘的信息,拓展考古学和文化遗产管理研究的领域,深化其研究。通过四川金沙遗址模拟示范系统的开发,提出信息管理模式和相应的标准,使考古文化信息资源充分共享和有序利用,做到可持续发展。
国拨攻关经费:50万元
课题五:高新技术在古环境及其与古蜀文化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DNA)、同位素分析与定年技术、材料分析与探测技术,并结合沉积与地层学、信息技术与理论和文物保护研究成果,探讨玉石器的原材料产地和青铜器矿石来源,揭示古人族群遗传特征,剖析环境变化与古文化变迁之间的有机联系。并进一步分析不同时期古蜀文化间的发展关系,以及不同地域文化发展关系等。
国拨攻关经费60万元
所有课题的实施年限均为2004-2006年。
二、申请资格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不包括外资企业及外资控股企业)或事业单位均可申请,不接受个人申请。
2.课题负责人须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原则上年龄不超过60周岁,同一申请人不能同时作为两个课题的负责人。
三、申请书的编制与递交
1.申请书的编写:用A4纸,仿宋体四号字打印并装订。
2.申请书应有法定代表人(或委托授权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全部申请文件须包装完好,封皮上写明申请课题、申请单位名称、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联系人及注明"不准提前启封"字样,并加盖单位公章。
3.申请文件一式15份,正本1份,副本14份,每份申请书要注明正本和副本,正、副本分别封装并在封面上注明。一旦正本和副本不符,则以正本为准。
4.申报工作自本指南公布之日起开始,欲申报单位必须根据《申请指南》要求参与申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