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立酒类流通信用档案。商务部以电子政务系统为依托,以酒类、肉类、蔬菜三种商品为重点,建立了全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管理系统,对各地经销企业的资信状况、良好信用、不良信用和产品信用等信息进行记录,构建信用监督和失信警戒机制,使之成为优秀企业的光荣榜、失信企业的黑名单、消费者的安全手册。该工作先在全国十大城市试点,取得经验后将在全国推开。为加快推进这项工作,该系统已在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子站上运行,不仅为十大试点城市,也为各省级及其它大中城市商务部门设置了管理窗口。各地商务部门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建立健全酒类企业信用档案作为加强酒类市场管理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来抓,因地制宜推进这项工作。这项工作要和工商部门的信用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形成合力。
(四)推进酒类流通现代化。陈旧的流通方式,是酒类市场存在种种问题的重要原因。要大力发展酒类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积极培育和发展一批大型的酒类连锁经营配送企业,鼓励大企业把经营网点延伸到乡镇农村和城市社区;大力推进酒类经销企业与生产企业直接挂钩,积极发展社区酒类专业店、专卖店,有条件的市场要设置名酒销售专柜。通过集中采购、降低成本,为消费者提供货真价实的酒类商品和一流的服务,使酒类经营向规模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五)宣传科学饮酒和合法经营。从10月开始,商务部将开展科学饮酒宣传活动。通过商务部网站、地方商务酒类管理部门上街咨询、制作宣传册、推介优秀企业和畅销品牌、新闻媒体集中报道等多种形式,提倡科学饮酒和合法经营,恢复和提高我国酒类行业的信誉。要向消费者尤其是农村消费者宣传适度饮酒,认清过度饮酒有害健康,并引导其到合法经营渠道购买酒类商品,提高消费者防范意识和参与监督的意识。要向经营者强调树立守法经营的自律意识,使其自觉从合法经营企业购进酒类商品,自觉抵制假冒伪劣酒类商品流入市场。
四、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狠抓落实
整治酒类市场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各地区、各部门要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和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要按照“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方针,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务求实效。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落实三部局这次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真正把加强酒类市场管理作为建设全国统一市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的重要措施来抓,把各项工作和责任落到实处。对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工作不力,酒类市场混乱而又迟迟得不到有效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地方,要追究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实施地方保护和为违法经营活动提供保护伞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三部局将对整治活动成效显著的地区予以表扬,对行动迟缓、工作不力的地区予以通报批评。
(二)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商务部门要主动与工商、质检部门搞好配合,互相通气,互相支持。要充分认识到行业管理部门与执法部门唇齿相依的关系,共同研究本地酒类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管理难点和薄弱环节,制定周密的整治方案,集中行动,步调一致,形成齐心协力、措施得力、高效运转的酒类行业监管机制。要加强地区之间的信息沟通、调查取证和异地移送,防止地方保护,使制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的违法分子无处藏身。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及时报道酒类市场整治的成果,引导企业合法经营,引导消费者科学饮酒,自觉抵制假冒伪劣酒类商品流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