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在雅典奥运会32枚金牌的高起点上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中如何加强和改进竞赛工作,处理好竞赛与训练的关系,进一步提高竞赛质量和效益,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任务。从现代管理科学的角度来看,在竞技体育的大系统中,科学合理地搭建好竞赛这一平台,是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三、加强和改进全国竞赛工作的几点意见
(一)加强宏观调控,处理好竞赛与训练的关系,建立实施奥运战略的竞赛服务体系,科学合理地安排好体育竞赛
从现在开始,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摆在我们面前重中之重的任务,2005-2008四年的全国各项竞赛,都要紧紧围绕着备战北京奥运会来安排。明年第十届全运会是2008年奥运会的一次大练兵,因此,全运会与奥运会的有机结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要继续优化全运会的效益。从八运会开始,我们不断对全运会项目的设置、奖励计分、人才交流等政策进行调整,引导全国运动项目的布局和资源的配置,协调全运与奥运的利益关系,特别是加大了奥运奖牌和分数带入全运的力度,中央和地方战略目标不统一的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全运会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加上其他方面的措施,为中国代表团参加两届奥运会,特别是在雅典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证。
举办全运会的主要目的就是调动各方力量,全面提高我国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在国际大赛上为国争光。同时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体育意识,为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事业的发展服务。各单位对此要有深刻认识,要积极投入到全运会的改革中来。改革全运会,应以符合竞技体育发展的规律,推动奥运战略的实施,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扩大社会的支撑面为方向。
关于优秀运动队的比赛,竞赛数量的增减要从本项目备战奥运会和重大国际比赛的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安排。通过与国际接轨并突出增强对抗,提高实战能力,锻炼队伍、培养人才。青少年比赛要解决成人化这一问题。青少年竞赛必须要从打基础入手,培养高水平后备人才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根据青少年成材规律科学地安排比赛。要科学安排好职业联赛或商业比赛,要从引进先进技术、开阔眼界、锻炼和培养高水平人才出发,在开发竞赛市场,增强经济效益的同时,要注意竞赛质量,始终要把提高项目的运动技术水平,完成奥运会任务以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要有效控制、合理安排在国内举办的国际性赛事。目前我们已经确定要申办2008年前的国际性赛事有70多项,估计还会增加,目前已经确定要举办的有12项,如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第10届苏迪曼杯羽毛球锦标赛、第九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等。所有这些比赛都必须要坚持高水平,要从锻炼队伍和积累赛事经验的需要出发,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另外,2008年前我国还将举办几个大型的国际、国内的综合性运动会。如2006年的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2007年武汉的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长春的第六亚洲冬季运动会和齐齐哈尔的第十一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等。所有举办的这些综合性运动会都要做到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办出高水平,为2008年奥运会会营造良好氛围。
上述若干方面只是在建立实施奥运战略竞赛服务体系的内容方面点点题,便于启发大家思考,难免有挂一漏万之处。从明年的竞赛开始,各项目要加以全面规划和调整,从竞赛为训练服务的需要出发,以有利于提高2008年中国代表团整体实力为目标,按本项目的特点和规律,统筹好整个周期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