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报告编制暂行规定》的通知

  4)流体性质
  阐述流体组分、地层及地面条件下流体的物理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对于稠油油藏,应阐明粘、温关系;对于凝析气藏,应根据流体相态分析图阐明流体类型。
  应分析所取高压物性资料的可靠性和代表性。对油藏,论述地层原油体积系数的变化规律,确定各油藏的地层原油体积系数、溶解气油比;对气藏,用实测资料确定凝析油含量和气体偏差系数,也可用组份分析资料求取气体偏差系数。
  阐述原油密度的变化规律,确定各油藏的地面原油密度和凝析气藏的凝析油密度。
  5)油(气)藏产能情况
  a)根据试油、试采或稳定试井资料,阐述各油(气)藏的产能变化。确定合理工作制度下的各井的稳定产量。
  b)储量起算的单井下限日产量确定:阐述根据规范的规定或根据规范提出的方法自行研究的单井下限日产量。根据各井稳定产量与单井下限日产量的比较,确定达到储量起算标准的井号。
  2.3 地质储量计算方法和储量类别与计算单元
  2.3.1 计算方法
  根据《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DZ/T0217—2005)选择确定,并注明公式中符号的名称和单位。
  2.3.2 储量计算单元
  储量计算单元划分的依据、单元数及各单元名称。
  2.3.3 储量类别
  1)勘探开发程度
  阐述资料截止日期;
  阐述申报储量范围内的勘探、开发及分析化验的总工作量。
  列表说明分区块地震(二维、三维)、钻井(探井、开发井)、测井、取心、测试等工作量完成情况和分析化验项目与数量的基础上,阐述含油(气)范围内的井控程度等是否达到《规范》对勘探程度的要求。
  复、核算报告要阐述复、核算前后的资料变化情况。
  2)地质研究与认识程度
  本次重点开展的储量研究专题、提交的成果报告和主要的参考技术资料。
  阐述主要的研究结论和认识,是否达到了规范规定的认识程度。
  3)储量类别
  根据各计算单元的勘探开发程度、地质研究与认识程度以及储量可靠性分析,界定各计算单元的储量类别。单元较多时宜列表表述。
  2.4 地质储量计算参数
  2.4.1 含油(气)面积
  1) 油(气)藏顶、底面构造图的评价
  阐述用于确定含油(气)面积的构造图的种类(地震、钻井、换算、借用等)、比例尺、置信度等;阐述做图层与有效储层顶面的距离。
  2)含油(气)边界确定
  阐述含油(气)面积的圈定原则。若使用地震信息圈定含油(气)面积,应阐明所用地震属性与含油(气)的关系及置信度,并且井点至含油(气)边界的距离不超过开发井距的1~1.5倍。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