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商务部公告2004年第101号--三氯乙烯反倾销调查案初裁公告

  对于俄罗斯和日本未应诉的公司的倾销幅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21条的规定,商务部根据已经获得的事实和可获得的最佳信息做出裁定。
  (三)倾销幅度
  经过计算,各公司的倾销幅度分别为:

  日本公司                          159% 
  俄罗斯公司 
  1.乌苏里耶化工有限责任公司(“KhimpromUsolie” LLC)    5% 
  2.其它俄罗斯公司(All others)               159% 

  五、产业损害及损害程度
  (一)累积评估的适当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九条和《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十六条的规定,商务部考察相关证据材料后认定:
  1.原产于俄罗斯、日本的进口三氯乙烯的倾销幅度均不小于2%,其进口量均超过中国三氯乙烯总进口量的3%,不属于可忽略不计。
  2.被调查产品之间及被调查产品与国内同类产品之间存在相互竞争关系,而且竞争条件基本相同。依据是:
  (1)被调查产品之间及被调查产品与国内同类产品之间物理、化学性质相同、用途基本相同且可以相互替代;
  (2)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在中国市场上一直存在较大数量的销售量,被调查产品与国内同类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同时出现;
  (3)被调查产品与国内同类产品均通过直销、经销商经销或其他方式销售到最终用户,销售渠道基本相同。
  因此,商务部认为就原产于俄罗斯、日本的进口三氯乙烯对国内产业造成的影响进行累积评估是适当的。
  (二)被调查产品进口量及所占国内市场份额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1999年,原产于俄罗斯、日本的被调查产品进口量为7552.76吨,但2000年即迅猛增长到17589.74吨,增幅达132.89%。2001年至2003年,被调查产品进口量继续高速增长,分别达到22750.87吨、25633.47吨和34629.21吨,增幅分别为29.34%、12.67%、35.09%。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进口量平均增长幅度高达46.33%。
  与此同时,原产于俄罗斯、日本的被调查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额也大幅增加。1999年被调查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额为24.61%,2000年、2001年分别增长到42.23%和50.05%,2002年市场份额虽略有下降,为47.15%,但2003年又继续增长到53.85%。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的国内市场份额年平均增长7.31个百分点。
  (三)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及其对国内同类产品价格的影响
  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据中国海关统计,1999年至2003年,被调查国家向中国出口的被调查产品加权平均价格分别为678.94美元/吨、546.99美元/吨、516.38美元/吨、502.11美元/吨和548.27美元/吨。2000、2001和2002年分别比上年下降19.44%、5.60%和2.76%,2003年虽比2002年上涨9.19%,但与1999年相比,下降幅度仍高达19.25%。
  1999年,进口被调查产品价格比国内同类产品价格高7.46%,但其后有关涉案国家的出口商即采取大幅降价的策略,与我国国内同类产品价格相比,进行削价销售。2000至2002年,进口被调查产品价格分别比国内同类产品价格低10.02%、12.42%、6.30%和10.84%。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