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减轻基层和农民负担工作情况和今后工作意见的报告》的通知

  (三)重要党报党刊影响力不断扩大,宣传思想文化主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长期以来,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摊派发行,严重挤占了重要党报党刊的发行空间。在这次治理中,明确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统一办好一份党报和一份党刊,市(地、州、盟)保留一种党报,其他党政部门报刊一律停办,县级不办报,这为保证重点党报党刊在基层和农村保持相对稳定的发行数量创造了必要条件。从《人民日报》、《求是》杂志2004年度征订情况看,发行量稳步上升,重要党报党刊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同时,这次治理中有近300种党政部门报刊被划转或兼并到省级党报集团、广电集团、出版集团,为宣传思想文化主阵地实行集约化经营补充了资源,拓展了空间,增强了实力。
  (四)报刊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有利于我国报刊业的进一步繁荣健康发展。长期以来,我国报刊资源按地区、部门配置,结构不合理、市场分割的问题十分突出,再加上党政部门报刊发行主要通过工作渠道,市场竞争很不充分,严重制约了我国报刊业的发展。虽然近年来有关部门做了不少工作,但调整报刊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的成效一直不大。这次专项治理停办了一批没有市场、缺乏活力和竞争力的党政部门报刊,不仅减轻了基层和农民的负担,而且使我国的报刊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方面党报党刊等重要舆论阵地得到巩固,另一方面那些坚持“三贴近”、充满活力和竞争力、受到群众欢迎的报刊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对我国报刊业的繁荣健康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主要做法和体会
  这次治理工作,涉及利益调整、人员安置、资产划转等一系列问题,政策性强,社会关注,难度很大。之所以能够取得明显成效,根本原因在于党中央的正确决策和坚强领导。整个治理工作自始至终都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早在2003年2月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就明确指出,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不正之风问题,如群众就医收费过高、中小学乱收费、硬性摊派报刊等,要重点加以解决。中央政治局专题讨论了报刊治理工作,明确了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治理范围、基本任务和主要目标。在治理过程中,中央领导同志又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重点难点及时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这对于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确保治理工作不打折扣、不走过场、务求实效,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组织协调。中央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中央治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及时传达学习中央有关指示精神,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督促检查并指导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按照中央确定的要求,中央治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严格把关,始终坚持一个标准,不开口子、不搞例外,对各地区各部门上报的治理方案认真审核、集中审批,并对一些不符合中央规定的做法坚决予以纠正。各地区各部门都建立了相应机构,加强了对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
  (二)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措施有力。这次治理工作的重点在地方。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周密方案,并认真抓好落实。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主要领导同志都亲自过问治理工作,有的明确要求“不折不扣地贯彻中央精神,切实治理好报刊摊派这个顽症”,有的提出治理工作“不要左顾右盼,不看左邻右舍”,有的强调必须“顾全大局,统一认识,态度坚决,严格把关”,有的还亲自出面解决治理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各地还研究制定了相关的配套政策,认真做好停办、划转、管办分离的报刊出版单位人员安置、资产处置和债权债务清理等善后工作,确保了专项治理工作平稳顺利进行,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如上海市对停办报刊逐一制定了工作方案,规定了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和多渠道安置人员的办法;甘肃省提出“不让一个人失业”,通过包干、协商、推荐、补偿等方式,妥善解决了人员安置的问题。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