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完善供热救助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困难企业职工和最低收入居民家庭的基本采暖需求。东北地区热改试点城市,要把供热体制改革和完善城镇居民供热救助制度结合起来,配套推进。通过上级财政专项资金转移支付、本级财政筹集安排配套资金、财政补助和社会救助相结合等形式,积极落实困难职工和最低收入居民家庭的冬季采暖救助资金。有条件的试点城市要根据国家确定的冬季采暖标准,结合本地实际测定居民维持基本采暖条件的最低采暖费用,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中,作为最低生活保障费的构成部分一并发放。要在加强供热费用统筹管理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将采暖费用转化为职工采暖补贴的实施办法;国有企业职工的采暖补贴可在成本费用中列支。
6.加快城镇居民住宅采暖设施节能改造,提高节能水平和采暖效率。按照国家节能改造贴息政策,对东北地区城镇居民住宅采暖设施的节能改造,给予低息或贴息贷款。将东北地区城镇现有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采暖设施节能改造,列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国债项目,争取资金支持。改造所需配套资金,由城市政府、供热企业、职工所在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承担。热改试点城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在近期对本地居民住宅集中供热采暖系统和节能性能情况作一次全面调查,制定分步实施的改造计划,测算改造资金需求,拟定资金筹措方案,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申报国债项目的前期工作。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改造,提升城市功能
7.加大市政公用管网设施改造力度,增强运行的安全可靠性。高度重视解决老工业基地城镇地下管网设施陈旧、老化的问题,加快维护改造步伐,保证城市的正常有序运行。继续落实《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的意见》,加快东北地区城镇供水管网改造的进度。组织开展对东北地区城市地下管网建设运行情况的普查,全面、准确地掌握地下管网建设的欠账情况和改造需求情况,并指导各地逐项编制燃气、排水、供热等管网改造规划。近期,重点编制好燃气管网改造规划,争取尽快付诸实施。协调有关部门,争取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城市供水、排水、供热、燃气等地下管网的建设和改造,列为国债资金支持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通过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市政管网企业自筹、运营收入提留等方式,多渠道保证管网改造国债项目的配套资金。加强城市维护建设资金的筹集、使用的管理和监督,保证城市维护资金专项用于城市现有市政设施的维护和保养,扭转设施失修失养状况,坚决纠正截留、挤占、挪用城市维护资金,搞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的行为。对城市地下管网普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和重大安全隐患,要早报告、早控制,及时采取措施,认真予以解决。
8.完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系统,改善人居环境。针对东北地区城镇中,与人居环境改善和生态环境建设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缺口大、配套不完善的问题,大力加强各项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和协调实施,重点是城镇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和环境友好型城市为目标,抓紧制定或修订城市供水、节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的专项规划。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要切实做到“厂网并举、管网先行”,在合理确定处理规模的前提下,加强配套管网的建设,确保工程发挥效益。缺水城市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要同时安排污水再生利用设施的建设,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推行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提高垃圾综合利用和资源化水平。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全面推行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构建污水和垃圾处理的产业体系。国家在确定城镇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补助资金时,适当向东北地区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