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条 油田产能建设必须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实行项目全过程质量监督和监理制。生产试运行合格后,要按方案设计指标、工程质量标准和竣工验收制度进行验收,发现问题限期整改。整个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应尽快办理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手续,做好资料归档工作第五章 开发过程管理
第五十条 油田产能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进入生产阶段,实施油田开发过程管理,其主要任务是:
1.实现开发方案或调整方案确定的技术经济指标和油藏经营管理目标。
2.确保各种油田生产设施安全、平稳运行,搞好伴生气管理,控制原油成本,节能降耗,完成年度生产计划、经营指标。
3.开展油藏动态监测、油田动态跟踪分析和阶段性精细油藏描述工作,搞好油田注采调整和综合治理,实现油藏调控指标。
4.按照健康、安全、环境管理的要求,组织生产运行、增产措施及维护性生产作业。
5.根据设备管理的规定,做好开发设备及设施的配备、使用、保养、维修、更新、改造等工作。
第五十一条 油藏描述是一个动态过程,应该贯穿于油田开发的各个阶段,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动静态资料,对油藏特征做出新的认识和评价,建立可视的三维地质模型,通过油藏数值模拟量化剩余油分布,为开发调整和综合治理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第五十二条 按照股份公司规定,做好动态监测资料的录取和质量监督工作。各测试单位必须全面执行各项质量技术标准。动态监测工作要纳入油田公司的生产经营计划,用于油田动态监测的总费用应为原油操作成本的3%-5%。
第五十三条 根据油藏特点、开发阶段及井网部署情况,建立油藏动态监测系统。不同开发阶段动态监测内容和工作量要有所侧重,做到井点部署有代表性、监测时间有连续性、监测结果有可对比性、录取资料有针对性。选定的监测井其井口设备和井下技术状况要符合测试要求。
第五十四条 在生产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管理层次的需要,进行月(季)度生产动态、年度油藏动态和阶段油田开发分析,编制分析报告,并结合分析结果和油田生产要求,编制综合治理方案(年度综合调整方案)、开发调整方案和开发规划等方案。
1.月(季)度生产动态分析的目的是为完成全年原油生产任务和实现开发调控指标提供技术支撑。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原油生产计划完成情况以及开发调控指标执行情况;油田产量变化以及开发指标(含水上升率、地层压力等)变化情况及原因;技术措施的效果。
2.年度油藏动态分析的目的是对油藏一年来的开发状况进行评估,为下年度油田的配产、配注方案编制提供依据。分析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油田产液量、产油量、注水量、采油速度、综合含水、注采比、油层压力、注采对应率、递减率等主要指标的变化趋势;油层能量保持与利用状况;储量动用状况。
3.阶段油田开发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编制五年开发规划和油田开发调整方案提供依据。分析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油藏地质特点的再认识;层系、井网、注水方式适应性;剩余油分布状况及油田生产潜力;油田可采储量及采收率;油田开发经济效益。
第五十五条 中长期油田开发业务发展规划是指导中长期油田开发和业务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规划编制要以股份公司总体发展战略为指导,结合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各种影响因素和问题,通过广泛、周密、细致的工作,提出下阶段油田发展战略、工作目标、发展重点和重大举措。油田开发各专业(油藏工程、钻井工程、采油工程、地面工程等)要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规划。
第五十六条 综合治理方案(年度综合调整方案)的目的是落实油田年度生产任务和调控指标。针对影响油田开发的主要矛盾,确定相应的调整措施,将油田原油生产和注水任务合理分配到各开发区块、层系、落实到单井。方案的主要工作内容是调整油水井的工作制度、对油水井进行增产增注措施(包括油层改造、堵水、补孔、大修等)以及动态监测取资料要求等。
第五十七条 要研究不同类型油藏在不同开发阶段的开发规律,确定油田合理开发技术经济指标,用来科学地指导油田开发。水驱油田开发过程中要通过有效的调整和控制,不断改善开发效果。水驱油田年度调控指标主要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