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要做到有始有终,做好监督反馈工作。舆论监督要着眼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不能为曝光而曝光。舆论监督要有始有终,不仅要报道问题,还要报道处理的结果;要维护各级党委、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避免给地方工作造成被动,同时要体现舆论监督的效用。要认真抓好舆论监督反馈工作,追踪所反映问题的改进措施和落实情况。要面向社会建立舆论监督反馈机制,及时了解舆论监督的进展,通过后续报道把有关部门采取的措施和处理的结果向社会公布。
五、要有可靠的信息来源。要时刻意识到广播电视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担负着正确引导舆论的重任。要把握好信息渠道,信息来源应主要出自于主管部门、党委、政府,特别注意不能引用互联网、小报小刊和境外媒体上的信息内容作为舆论监督的线索。要严格地查证舆论监督的信息来源,与有关部门建立经常的联系和沟通,确保消息准确可靠、内容全面真实。
六、要把握好选题。选题要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选择有全局性、普遍性、典型性、指导性的问题。要侧重从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在落实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正在着力解决的问题中选取题目,要让人民群众看到我们党和政府对存在问题、消极现象、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所采取的正确政策、鲜明态度、坚定决心和积极成果。舆论监督节目要慎重把握选题,尤其是涉及到现行政策问题更要严格把握,要深入了解各方面的观点,正确把握导向。
七、要出以公心,帮助工作。要出以公心,以帮助工作为目的,把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帮助同志作为舆论监督工作的落脚点。要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公正实施舆论监督,注意把握舆论监督尺度,决不能掺杂个人私心杂念。要把广告经营和舆论监督分开,不能以舆论监督为要挟开展广告经营活动。
八、要掌握平衡,把握好监督的尺度和力度。要慎重选择批评对象,准确掌握批评分寸,不能把个别现象和局部问题夸大为普遍现象和整体问题。在一个时期内,地区、行业、领域的问题要掌握平衡,把握热度和密度。舆论监督的主题要多元化,不要过于集中在某个主题、某个方面、某个领域、某个地区。不能以偏概全,避免因表达不慎把局部问题、个别问题渲染成普遍问题、全局问题。
九、要注意加强与各地及各有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要通过积极的、建设性的工作,优化舆论监督的外部环境,获得各地及各部门的支持。要加强与各地及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多支持各地和有关部门的工作,以获得支持和配合。拿不准的问题要送有关部门审查,特别是一些涉及重大敏感问题的报道,要征得有关主管部门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