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的函

  (5)治安保障。包括应急状态下治安秩序的各项准备方案,包括警力培训、布局、调度和工作方案等。
  (6)物资保障。包括物资调拨和组织生产方案。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明确具体的物资储备、生产及加工能力储备、生产流程的技术方案储备。
  (7)经费保障。明确应急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管理监督措施,提供应急状态时政府经费的保障措施。
  (8)社会动员保障。明确社会动员条件、范围、程序和必要的保障制度。
  (9)紧急避难场所保障。规划和建立基本满足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员避难场所。可以与公园、广场等空旷场所的建设或改造相结合。
  6.3 技术储备与保障
  成立相应的专家组,提供多种联系方式,并依托相应的科研机构,建立相应的技术信息系统。组织有关机构和单位开展突发公共事件预警、预测、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研究,加强技术储备。
  6.4 宣传、培训和演习
  (1)公众信息交流。最大限度公布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信息,接警电话和部门,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的常识等。
  (2)培训。包括各级领导、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的上岗前培训、常规性培训。可以将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课程列为行政干部培训内容。
  (3)演习。包括演习的场所、频次、范围、内容要求、组织等。
  6.5 监督检查
  明确监督主体和罚则,对预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保障应急措施到位。
  7.附则
  7.1 名词术语、缩写语和编码的定义与说明
  突发公共事件类别、等级以及对应的指标定义,统一信息技术、行动方案和相关术语等编码标准。
  7.2 预案管理与更新
  明确定期评审与更新制度、备案制度、评审与更新方式方法和主办机构等。
  7.3 国际沟通与协作
  国际机构的联系方式、协作内容与协议,参加国际活动的程序等。
  7.4 奖励与责任
  应参照相关规定,提出明确规定,如追认烈士,表彰奖励及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等。
  7.5 制定与解释部门
  注明联系人和电话。
  7.6 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
  8.附录
  8.1 与本部门突发公共事件相关的应急预案
  包括可能导致本类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次生、衍生和耦合突发公共事件预案。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