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认真组织实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以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护理等专业领域为重点,在全国确定一批实施该计划的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与对口行业、企事业和用人单位合作建立培养培训基地。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做好示范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大力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推广“订单”式培养培训模式,与有关行业企业共同培养培训技能型人才。开展实施该计划的院校领导和骨干人员培训,组织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竞赛。召开中等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经验交流会。
5.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改革。开展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专题调研,总结推广市(地)级政府统筹职业教育的经验和做法。支持、鼓励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积极促进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扩大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提高职业学校适应市场需求和自主发展能力。在2003年中等职业学校合格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职业学校布局结构、整合资源,进行选优评估,努力建设一批规模较大、质量较高的骨干示范学校,力争年内使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数量达到2000所。开展职业教育专项督导。多渠道筹措经费,努力增加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投入,切实改善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的办学条件。积极开展职成教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6.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加快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加强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完善教材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组织开发与两个实施“计划”相关专业的教材。深化教学改革,突出实践环节教学,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逐步在职业学校建立学分制,实行更加灵活的学习制度和学籍管理制度。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努力改善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装备条件,提高学校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积极开展职成教的科研和教研活动。
7.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突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传统美德、革命传统教育。加强以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组织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以加强职业指导工作体系、制度、队伍建设和创业教育工作为重点,推动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深入开展,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加强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研究工作。密切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联系,积极推动职业学校实行“双证书”制度,指导并帮助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企业认可的具有相当社会知名度有关技能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