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开展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的基础之上,根据各高校的类型和层次定位,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学校使用的、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教学规范,包括课程体系、核心课程、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加强分类指导,促进专业结构调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2、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
建设一批教育部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加强实验课程的改革力度,鼓励加强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在继续做好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的基础上,研究和推进机械设计大赛、软件设计大赛、数控机床人才大赛等,推动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科技活动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启动以高职高专学生为主要参赛对象的全国大学生数控技术大赛,筹备开展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
4、双语教学情况调查、经验推广
在各类人才培养基地大力推进双语教学,组织双语教学协作研究,共享双语教学信息资源,开展双语教学示范和经验交流,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5、实习基地
推动有条件的大型企事业单位建设大学生教学实习与社会实践基地,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探索在中小企业等机构中开展大学生实习的新途径和管理方式,探索建立大学生毕业实习与就业之间的联系,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6、进一步完善理工科基地
完善理工科基地的建设、运行和管理制度,优化学科和区域布局,形成滚动发展机制;逐步将理工科基地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教学研究中心、改革示范中心、教师培训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加强理工科基地成果总结、交流合作、资源共享、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理工科基地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7、新设立5-6个IC设计人才基地
四、高等教育信息化与网络教育
1、精品课程的推广使用
完善国家精品课程网页,提供精品课程信息资源服务,宣传、推广国家精品课程,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促进促进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和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2、抓好CALIS、CADAL以及“全国高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的建设
检查督促项目建设落实和进展情况,推进相关标准和规范建设。
3、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和教育网格技术研究
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相关研究和交流,探索应用教育网格大规模点播名师授课录象的可行性及相关技术,促进各类优质资源的建设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