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卫生应急工作培训大纲(2011―2015年)》的通知

  三、培训方法
  (一)培训形式。根据实际情况,主要采用短期集中培训形式,有条件可采用进修方式。
  (二)教学方法。采取理论授课为主,可采用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预案演练等方式。
  (三)学时安排。每年培训一次,每次60学时。
  四、培训内容与要求
  (一)卫生应急概述与理论基础。
  1.卫生应急的概念和工作范畴,突发急性传染病特点、趋势、防控策略和发展方向。
  2. 我国卫生应急工作面临的形势、现状和挑战。
  3. 我国的“一案三制”建设的主要内容:卫生应急相关法制法规;卫生应急体制的概念、组织结构和功能;卫生应急预案与预案体系的构成、特点与管理要求。
  4. 卫生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包括卫生应急现场组织指挥的概念,卫生应急现场组织指挥应当遵循的原则和注意事项等。
  5. 卫生应急准备计划的制订和使用。
  6. 卫生应急装备、应急物资的准备和要求。
  参考学时:5学时。
  (二)卫生应急工作的方法与技能。
  1. 监测与发现:我国现有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现状、作用;监测数据分析,监测中异常情况的发现;卫生应急监测的方法、基本做法和应用。
  2. 风险评估的概念、方法、步骤和运用。
  3. 卫生应急现场工作流程和信息管理。
  4. 现场调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原则、方法和基本步骤,包括准备工作、核实诊断、确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建立病例定义、搜索病例、描述性分析、建立并验证假设、采取控制措施、完善现场调查、书面报告;不同调查情况下、各类情形调查的注意事项;调查报告撰写。
  5. 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样品检测在突发事件调查处置中的作用;样品的采集、保存、运输和检测;实验室主要检测技术与方式;现场快速检测鉴定程序与方法;检测结果分析与解读;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基本要求。
  6.暴发(流行)控制措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各种控制措施:包括病例隔离、密接管理、疫区封锁和检疫、病例治疗、预防性服药、应急接种、媒介控制、环境卫生和消毒、社会距离措施;干预措施制定、选择和实施的原则;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
  7. 风险沟通:风险沟通的原则、方法和技巧,疾病预防机构的风险沟通特点和基础内容。
  8.现场应急的安全注意事项。个体防护的方法、防护装置与防护原则;突发事件现场紧急自救互救的医疗救治基本知识;突发事件中避险、逃生的原则与方法。
  参考学时:35学时。
  (三)特定情形下的卫生应急处理。
  1. (流感)大流行:介绍流感大流行的准备与计划、应急处置等。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