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国道路安全项目的通知


  七、项目组织和管理
  (一)组织机构图
  1. 部门间协调委员会(Inter-sectoral Coordination Committee,简称“ICC”)组织机构图(略)

  2. 国内组织机构图(略)

  (二)组织管理
  1.国际组织和管理
  WHO牵头负责各个国际合作机构和中国卫生部的项目协调。
  2. 国家级组织管理
  2.1国家级项目领导组:由卫生部国际合作司,疾病预防控制局(包括精神卫生处和爱卫一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交通部门有关领导组成,负责对整个项目的领导、把握项目方向、批准年度计划、协调相关部门和机构(部委)。
  2.2 项目专家组:由WHO相关专家,国际技术援助专家,国内道路交通伤害预防相关各学科的科研院所专家,项目省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部门专家组成,负责对项目实施提供咨询和指导(针对国家和城市)、对项目计划和工作方案进行技术审核和把关。
  2.3 国家级项目办公室:设在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由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精神卫生处及中国疾控中心有关领导和人员组成。负责项目在中国的实施和管理,负责与RS10-China国际合作伙伴的领导机构(WHO)的联系,具体内容包括:建立项目管理机制、拟定项目计划、工作方案,落实中央级项目实施的各项内容,督促和管理地方级项目实施进度,完成国家项目进度报告,对地方提供项目技术支持和指导,管理项目经费等。每月一次例会讨论项目工作。项目重要事项上报领导组批准,并通报WHO等。
  3. 项目市组织管理
3.1 大连市项目组织管理:
  3.1.1 大连市项目领导组:市爱卫会。成员包括宣传部、卫生局、公安局、交通局、城建局、教育局、民政局、安监局、团市委、红十字会、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分别负责项目相关工作的组织实施。
  3.1.2 大连市项目办公室:设在大连市爱卫会,负责项目活动的组织实施与管理,包括财务、现场执行单位协调、报告项目进展情况及其他日常工作。
  3.1.3 大连市项目专家组:大连市交通警察支队、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连交通大学,负责对大连市项目开展提供技术指导。
3.2苏州市项目组织管理:
  3.2.1 苏州市项目领导和协调组:在健康城市建设组织的框架下成立由苏州市级卫生、公安、交通、教育、财政、广电、安监和下辖市、区政府分管领导组成的市级项目领导和协调组织,共约35人。由领导和协调组举办会议和磋商决定各自部门的工作职责:卫生部门负责项目策划、培训、监测与评估等;公安部门负责道路安全执法检查、培训、监测等;交通部门负责道路安全建设预算申报与实施;财政部门负责项目经费审批;教育部门负责学校安全步行教育;广电部门负责策划和实施媒体宣传;各市、区政府负责居民小区宣传和相关行政部门的工作。
  3.2.2 苏州市项目办公室:设于苏州市卫生局,由卫生局、疾控中心,交警大队有关领导和人员组成。负责项目在苏州的实施和管理,负责与国家项目办的联系。具体内容包括:建立项目管理机制、拟定项目计划、工作方案,落实项目实施的各项内容,督促、管理、记录和反馈项目实施进度,完成项目进度报告,管理项目经费等,并定期向国家和市级项目领导和协调组汇报。
  3.2.3 苏州市项目专家组: 由江苏省疾控中心、苏州交警事故处理部门、苏州市疾控中心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论证方案和相关措施可行性,指导项目工作。
  (三)监督管理
  1. 项目执行监督
  各级项目管理机构定期召开例会,总结项目进展、安排下阶段项目工作,及时解决项目突发事件,并完成会议记录,以备上级查阅。
  项目现场执行机构在项目开始前提交项目计划书与预算计划,经国家级项目管理机构与WHO审核合格后下拨经费并执行。
  项目现场执行机构根据项目计划书每季度完成项目进展报告与预算执行报告,提交国家级项目管理机构;国家级项目管理机构每半年完成项目执行报告与预算执行报告,提交WHO。
  2. 项目管理监督
  国家级项目管理-国家级项目领导组,负责协调、联合相关部门开展项目监督与管理,听取市级项目管理机构汇报,接受WHO的督导与建议。中国疾控中心制定具体的项目督导、评估计划,组织实施现场督导,召开项目管理会议,通报项目执行情况。
  市级项目管理-市级项目办公室协调项目点相关部门推进项目工作,按要求对项目工作进行监督。项目执行机构按要求接受上级督导与管理,及时改进项目进展中出现的问题。
  3. 分析反馈信息
  各级项目管理机构随时更新项目相关信息,按制度开展会议并按期提交报告。及时对项目进展中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必要时进行现场调研,解决影响项目执行的关键问题。
  八、项目效益与风险
  1. 项目效益
  1.1直接效益
  将推动项目地区道路交通伤害预防工作的发展,并加强当地道路安全相关的宣传、执法、政策开发、人员工作能力等,降低交通伤害,改善生命质量。
  1.2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项目将在试点地区营造出倡导道路交通安全的社会氛围,保障当地居民人身和财产安全,降低道路交通伤害的经济负担;在全国范围推进完善道路安全预防多部门合作机制,保障社会公共安全,为和谐社会的建立提供人文支持。
  2. 项目风险
  2.1数据准确性
  由于不同部门信息分类、保存的不统一,数据的重复与漏报将很难避免。
  2.2干预效果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间的差异
  由于项目地区原有政策、环境、居民文化水平的差异,项目工作的进展、干预效果的体现将出现不同的情况。
  2.3人员培训效果的差异
  由于各级伤害干预人员素质差异,项目对其培训产生的效果可能不一致。
  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1.项目实施有利于推进国家及地方关于道路伤害预防政策的制定。
  2.项目立体多方位的宣传和倡导,将推动道路交通安全社会氛围的形成,并对公众树立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产生持续影响。
  3.项目将加强中国国家级和当地卫生部门道路交通伤害综合干预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搭建起三级教育平台,培训一批道路伤害预防工作骨干,为中国道路伤害预防工作广泛开展打下基础。
  4.项目城市的道路伤害预防成功案例,可为全国推广提供经验和借鉴。
  5.项目城市的道路安全干预效果,以及执法和能力的提高,将持续发挥作用。

  附:
项目城市基本情况

  一、大连
  1. 大连市地理位置
  大连位于中国东北辽东半岛最南端,地处东经121°44’-121°49’,北纬39°01’-39°04’。
  2. 大连市面积与人口
  大连地区总面积1.25万平方公里,2007年末,全市年末常住人口608万人。年末户籍总人口为578.2万人。
  3. 大连市行政区划
  大连市下辖6个区,3个县级市,1个县。另外,还有开发区、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3个国家级对外开放先导区,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和花园口经济区。
  4. 大连市经济发展水平
  2009年按常住人口计算,大连市人均GDP10419美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为10950美元。
  5. 道路和车辆情况
  2009年末,全市共有村级以上公路2309条,10767.053公里。全市公路密度为百平方公里土地拥有公路90.4公里(包括大连境内高速公路401.785公里,城管里程198.207公里)。全市各级公路总里程中,晴雨通车里程10767.053公里,占总里程的100%,全市有112个乡(镇),997个行政村,全部通油路;乡级以上公路高级、次高级路面铺装率达100%.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