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审核工作的通知

  说明:1. 栏目“支撑的一级学科代码、名称”与栏目“支撑的主干二级学科名称”之间是“或”的关系,可任选其一申报。
  2. 注有(必备)字样的含义为:如果选用一级学科申报需同时具有此二级学科;如果选用二级学科申报,此二级学科为必要条件。
  3. 有工程背景的学科指学科代码以“08”开头的学科。

  附件1-20: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基本条件

  一、学科条件
  在农业推广硕士相关培养领域支撑学科中,至少应具有1个2003年第九批或之前获得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他相关学科应具有较好的学科基础。
  二、师资条件
  农业推广硕士课程教学(公共课、领域主干课)要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相应培养领域的专任教师要有5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
  三、教学条件
  根据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配备较好的教学设施。
  课程设置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突出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村发展的实践性特点;能够采用案例式、交互式、专题讲座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有足够数量的“三农”(农业、农村、农民)相关专业图书资料可供学生使用;具备良好的教学硬件条件,有较大比例的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提供使用校园网和计算机的条件。
  四、实践条件
  应有与培养类型及规模相适应的实践教学基地,包括与农业生产、农业企业、农业推广、农业管理与农业技术研发机构等建立的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学校教学实习基地、实验农场、牧场、渔场等,并与产业部门有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
  五、培养模式
  采取在职攻读和全日制攻读两种培养方式。在职攻读的学制一般为三年,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学习方式,其中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六个月;全日制的学制一般为两年,其中实践环节原则上不少于一年。培养单位应当与实际部门合作进行联合培养或定向培养。实施双导师制,从实际部门聘请具有高级职称人员担任校外导师。

  附:

领域代码及名称

支撑学科代码及名称

相关学科代码及名称

470101作物

0901作物学

09农学

470102园艺

0902园艺学

09农学

470103农业资源利用

0903农业资源利用

09农学、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

470104植物保护

0904植物保护

09农学、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

470105养殖

0905畜牧学

09农学

470106草业

090503草业科学

09农学

470107林业

0907林学

09农学

470108渔业

0908水产

09农学

470109农业机械化

0828农业工程或0829林业工程

09农学

470110农村与区域发展

1203农林经济管理

02经济学、12管理学、0303社会学、09农学

470111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

040106高等教育学或040108职业技术教育学或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

04教育学、1204公共管理、09农学

470112农业信息化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或120502情报学

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503新闻传播学、0828农业工程、09农学

470113食品加工与安全

0832食品科学与工程

0828农业工程、09农学



  附件1-21:
  兽医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基本条件

  一、学科条件
  须具有兽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并有一定规模的兽医学(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培养基础。
  二、师资条件
  具有一定数量的专职教师队伍,其中至少三分之一具有博士学位;具有一定数量学术水平较高和实践经验较为丰富的指导教师。
  三、教学条件
  具有完整的培养方案、独立的课程设置、专用的教学设施等,建有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四、实践条件
  应具有一定规模的兽医院、兽药厂、动物养殖与诊疗基地等实践基地,要求与畜牧兽医工作站、畜牧兽医生产企业、国家动物卫生、兽医卫生监督、动物药品生产与管理、动物检疫等部门,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推广方面有稳定的协作关系。
  五、培养模式
  以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较大的实践教学学分比重,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充分反映兽医职业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先进实用,注重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和临床训练。论文选题来源生产实际和临床实践,有明确的实践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

  附件1-22:
  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基本条件

  一、学科条件
  须同时具有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和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至少有1个为2003年第九批或之前获得的硕士学位授权点;或者,上述两个二级学科中至少具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已招收培养一定规模的风景园林相关专业本科生。
  二、师资条件
  1. 具有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并能切实保证风景园林硕士培养质量的专任教师队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5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占60%以上。
  2. 每门核心课程须配备2名以上具有较丰富教学与实践经验的教师授课。
  3. 须有一定数量来自风景园林相关部门的具有高级职称专家作兼职教师。
  三、教学条件
  具有完整的培养方案,独立的课程设置,核心课程应有多媒体教学课件;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室及足够数量的风景园林及相关专业图书资料;有较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四、实践条件
  应与风景园林相关部门有较密切的联系与合作,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推广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能够为风景园林硕士培养提供良好的教学实践基地。
  五、培养模式
  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课程设置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协调能力,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充分反映风景园林职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保证不少于一年的实践教学;论文选题有明确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附件1-23:
  林业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基本条件

  一、学科条件
  具有林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时应具有森林资源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经验。
  二、师资条件
  1. 有一支学科知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从事林业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教师不少于30人(西部地区可不少于20人)。
  2. 林业硕士每门核心课程及重要必修课程须配备2名以上具有较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专职教师授课。副高职称以上专职教师占任课教师总数的比例在50%以上;任课教师中博士学位获得者达到40%以上(西部地区达到30%以上)。
  3. 担任林业硕士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必须具有较好的林业实践经验,并承担一定的科研或林业研究课题。
  4. 有一定数量的来自林业生产实际部门具有丰富经验的副高职称以上专家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协作指导林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实习实践工作。
  三、教学条件
  1. 在公共必修、专业必修和专业方向课程方面,具有符合林业硕士培养目标的完整课程体系。
  2. 有一定数量和较高标准的林业硕士教育专用教室。
  3. 能为林业硕士提供使用校园网、计算机的条件。
  4. 50%以上的林业硕士核心课程有多媒体教学课件,并使用多媒体教学设施进行教学。
  5. 有足够数量的林业及相关领域专业图书资料。
  四、实践条件
  1. 与林业生产部门在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有较稳定的合作关系,能为培养林业硕士提供较好的生产实践与教学场所。
  2. 实践基地须有丰富实践经验、较高学术水平或技术专长的专家,能够讲授专业课程,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
  3. 要提供和保障所有林业硕士开展实践的条件,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五、培养模式
  1. 能够与林业生产实际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并实施培养方案,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实习实践等。
  2. 要切实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提高为核心。
  3. 采用“理论学习、生产实践和现场专题研究三结合”的培养模式,注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附件1-24-1:
  临床医学(西医)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基本条件

  一、学科条件
  在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下,须具有4个(西部地区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至少有1个为2003年第九批或之前获得的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已按照卫生部部署,开展了第一阶段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二、师资条件
  1. 从事临床医学硕士教育的教师不少于20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和博士学位获得者要达到一定的比例,并具有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
  2. 每门主干课程有2名以上具有较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授课。
  3. 临床教师应具有较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较高学术水平,熟悉临床医学及相关领域教学情况。
  三、教学条件
  1. 课程设置要充分反映临床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具有符合临床医学硕士培养目标的完整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
  2. 有一定数量和符合要求的临床医学教育实践环境。
  3. 教学方法重视案例分析和现场模拟训练。
  4. 能为临床医学硕士教育提供使用校园网、计算机的条件。
  5. 有足够数量的临床医学及相关领域专业图书资料和光盘检索资料。
  四、实践条件
  1. 有良好的临床教学、科研和临床能力培养条件。附属医院、教学医院须具备较强的承担临床训练工作的能力和一定数量的病床。
  2. 按照卫生部的部署,较好地开展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五、培养模式
  实施理论学习、现场模拟及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注重培养临床医学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临床医学教育特点,保证培养质量。

  附件1-24-2:
临床医学(中医、中西医结合)硕士
专业学位授权点基本条件

  一、学科条件
  在中医学一级学科下应具有4个(西部地区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至少有1个为2003年第九批或之前获得的硕士学位授权点;具备中西医结合临床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已按照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部署,开展了第一阶段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二、师资条件
  1. 从事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的教师不少于20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和博士学位获得者要达到一定的比例,并具有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
  2. 每门主干课程有2名以上具有较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授课。
  3. 临床教师应具有较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较高学术水平,熟悉我国临床医学及相关领域教学情况。
  三、教学条件
  1. 课程设置要充分反映临床医学(中医、中西医结合)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具有符合临床医学硕士培养目标的完整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
  2. 有一定数量和符合要求的临床医学教育实践环境。
  3. 教学方法重视案例分析和现场模拟训练。
  4. 能为临床医学硕士教育提供使用校园网、计算机的条件。
  5. 有足够数量的临床医学及相关领域专业图书资料和光盘检索资料。
  四、实践条件
  1. 有良好的临床教学、科研和临床能力培养条件,具备一定数量的中医附属医院,并具备较强的承担临床训练工作的能力和一定数量的病床。
  2. 按照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部署,较好地开展了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五、培养模式
  实施理论学习、现场模拟及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注重培养临床医学硕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临床医学教育特点,保证培养质量。

  附件1-25:
  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基本条件

  一、学科条件
  在口腔医学一级学科下,须具有口腔临床医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且应为2003年第九批或之前获得的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已按照卫生部部署,开展了第一阶段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二、师资条件
  1. 从事口腔临床医学教育的教师不少于20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和博士学位获得者要达到30%,并具有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
  2. 每门主干课程有2名以上具有较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授课,其中教授和副教授要达到一定比例。
  3. 临床教师应具有较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较高学术水平,熟悉口腔医学及相关领域教学情况。
  三、教学条件
  1. 有使用校园网和计算机的条件。
  2. 有足够数量的口腔医学及相关领域专业图书资料。
  3. 有良好的临床教学、科研和临床能力培养条件。
  四、实践条件
  1. 有良好的临床实践教学条件。附属(教学)医院须具备较强的承担临床训练工作的能力和一定数量的口腔综合治疗台和病床。
  2. 按照卫生部的部署,较好地开展了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五、培养模式
  临床教学和临床能力培养,须由相关学科多名具有丰富教学和临床经验的教师组成指导小组,共同指导研究生进行临床实践活动,理论授课与技能训练相结合,以技能训练为主。

  附件1-26: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