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店散客通道、团队通道应安装双层门或旋转门,员工通道、货物通道可安装风幕,或设计门斗,或悬挂门帘,防止室内冷、热量损失。饭店建筑的通道口应注意避开冬季不利风向。
56.避免内部大空间的设计
饭店建筑内部空间充分利用,尽量避免中庭空间的设计,必须设置时,饭店建筑的中庭空间夏季应利用通风降温,必要时设置机械排风装置,且中庭的天窗面积应不大于屋顶总面积的20%。尽量避免大面积的大堂的设计,大堂的面积与饭店规模相匹配。大于10m的室内空间,应在顶部设计可控制的自然通风系统,释放热量,减少空调冷负荷。
57.饭店采用热泵技术
目前常用的是蒸汽压缩式热泵,主要以水、空气或大地为低温热源。大型饭店可以在局部区块采用热泵技术,回收余热,如洗衣房的余热回收,小型饭店则可以根据环境状况,全面使用热泵技术。热泵机组比传统供热机组节能30-50%。
58.饭店中央空调系统宜采用二管制系统
饭店中央空调系统分为二管制和四管制两种。二管制是指在中央空调的空气处理设备中只有一个盘管,夏季制冷时,盘管内是冷冻水,冬季采暖时,盘管内是热水。因此,在整个区域中,同一时间,饭店只能供热或制冷。四管制则有两套盘管,能同时供热和制冷,因此,二管制的能源使用成本较低。
59.功能区域宜相对集中布置
饭店的餐饮、娱乐、会议、健身等功能区域宜相对集中布置。这些区域在饭店中属于公共区域,区域面积大、人流量大、用能周期明显,用能要求高。饭店运行的经验表明,上述功能区域相对独立,集中布置,特别是集中布置于裙房部位,能减少能源的消耗。分散布置降低了用能的规模效益,且增加了管网的损耗。
60.通过有效通风改善厨房内环境
饭店厨房的主要功能区域,包括炉灶区域、面点间、冷菜间、物料储存间等区域,为改善厨房的工作环境并考虑食品制作的需要,可设置制冷空调。其他区域应采用排气通风改善厨房内环境,并保持厨房内为负压。
61.合理设置动力机房
各动力机房设置在建筑物负荷中心附近,按管线总路径最短的地点设置。饭店动力机房比较常见的是布置在建筑的地下层,度假村类型的饭店通常将动力机房设置在主体建筑的外围,这样,从动力机房送出的动力需要经过较长的路线才能到末端工作设备,动力在输送过程中的损耗比较大,在10%以上。因此,动力机房宜设置在建筑物中心或负荷中心附近,按管线总路径最短的地点设置。在供热、中央空调等系统中,热交换器、空气集中处理机等设备机房应考虑分别设置在功能区域附近,进行分区供应,以减少能源损耗。
62.功能区合理设置辅助用房
饭店各功能区设置相应的辅助用房以满足管理,服务功能。例如,饭店厨房宜设置一个主厨房,多个与餐饮配套的小厨房,提高厨房能源使用效率,也提高菜食的质量。
63.逐步取消饭店自设的洗衣房
饭店洗衣房功能逐渐利用市场服务替代,在市场服务不能满足饭店要求的情况下,洗衣房设施的规模和功能应与饭店的规模、等级相匹配。分析表明,饭店洗衣房的用热能占饭店热能使用量的15%,用水量占饭店总用水量的10%以上,洗衣房的能源使用效率较低。
64.饭店尽量利用废热、余热资源
饭店周边企业的余热、废热应积极利用。天然能源(如地热、温泉、低温水体、太阳能等)、以及城市热网、电网、其它饭店剩余的能源也应积极利用,也可与其他企业联合用能。对上述能源的使用提高了能源使用的综合效率,降低了饭店自身的用能成本。
65.饭店建筑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
饭店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方式可以是自行设置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或购买由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能或热能。饭店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的主要有: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生产热水,以补充饭店生产、生活用热水;庭院、路灯及建筑轮廓灯照明利用太阳能光电技术;在地热条件较好的地区,利用地热采暖或生产生活用热水;饭店内部考虑充分回收利用污水热;位于沿海地区建的饭店,开发利用潮汐能;在风力较大的地区建设高层饭店,采用风力涡轮发电机进行发电以补充饭店的电能;度假村类型的饭店考虑利用沼气等生物质能。饭店利用可再生能源要考虑技术的可行性、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等因素。
66.饭店积极采用热水锅炉
饭店使用自备锅炉供热,应积极采用热水锅炉。蒸汽锅炉的热效率比热水锅炉低3-5%,而且热水锅炉因为不承压,比蒸汽锅炉安全。从能源类型上看,燃油、燃气锅炉比燃煤锅炉的热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设备体积小,占地面积小。饭店不宜采用电热锅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