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反倾销条例》第
九条和商务部《
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
十五条、第
十六条规定,调查机关认定,对来自美国、欧盟和韩国的被调查产品对国内己二酸产业造成的影响进行累积评估是适当的。
(二)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及所占国内市场份额
1. 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调查期内,来自美国、欧盟和韩国的进口己二酸数量呈增长态势。2005年为9.19万吨;2006年为11.88万吨,比2005年增长了29.27%;2007年为19.18万吨,比2006年增长了61.48%;2008年上半年比上年同期微降了0.58%,但仍处于较高水平,2008年上半年的进口数量超过了2005年全年的进口数量,占中国己二酸进口总量的比例也比上年同期明显增长,达到了83.89%。
自2005年以来,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在中国己二酸进口总量中一直占据很高的比例,并且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调查期内,三国(地区)进口所占中国进口总量的比例2005年为64.42%;2006年为65.14%,2007年达到69%,2008年上半年更大幅上升至83.89%。
2. 被调查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
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呈持续上升趋势。2005年为26.42%,2006年为30.94%,比2005年增加了4.52个百分点;2007年为39.92%,比2006年增加了8.98个百分点;2008年上半年为37.63%,比2007年上半年增加了0.29个百分点。被调查产品在中国市场所占份额处于较高水平。
(三) 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及其对国内同类产品价格的影响
1.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
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的平均进口价格,在2007年上半年之前呈上升趋势。2005年为1283.61美元/吨;2006年为1784.86美元/吨,比2005年上涨了39.05%;2007年上半年继续上涨到1973.00美元/吨,2007年全年的平均进口价格回落到1905.32美元/吨,2008年上半年则进一步下降到了1697.24美元/吨。从2007年以来,按季度分析,被调查产品价格呈快速下降趋势。被调查产品的价格从2007年2季度的2090.35美元/吨,跌至2008年2季度的1724.12美元/吨,价格下降超过366美元/吨,跌幅达17.5%。
2.国内同类产品价格
调查期内,国内己二酸产业同类产品的平均销售价格呈现先升后降趋势。2006年比2005年上升50.65%;2007年下半年开始回落,2007年比2006年下降7.53%;2008年上半年比上年同期下降27.18%。从2007年开始,按季度分析,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价格呈大幅下降趋势。2007年3季度至2008年2季度连续四个季度的环比下降幅度分别为12.78%、12.50%、3.00%和4.13%。
2007年一季度以来,国内己二酸产业同类产品单位毛利润持续降低,2007年二季度至2008年二季度连续5个季度的环比降幅分别为4.87%、44.77%、32.42%、2.10%和21.16%。从年度变化幅度分析,2007年比2006年下降了20.60%,2008年上半年比2007年同期下降68.10%。
上述证据表明,调查期内,由于被调查产品对中国出口数量总体呈增长态势,所占市场份额持续快速上升,且占国内市场份额较大,对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价格具有较大的影响。在调查期的2007年,被调查产品价格的快速下降对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价格产生了明显的压低和抑制作用,使国内产业同类产品未能达到合理的价格水平,产业盈利能力减弱。
(四)产业相关经济因素和指标的评估
调查机关对国内己二酸产业的相关经济因素和指标进行了调查,主要证据事实如下:
1.表观消费量
调查期内,中国国内己二酸的表观消费量总体呈快速增长趋势,2006年比2005年上升10.38%,2007年比2006年上升25.14%,2008年上半年,国内己二酸表观消费量略有下降,比2007年上半年下降1.34%,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2.产能
调查期内,国内己二酸市场需求总体呈快速增长趋势,为国内己二酸产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由于被调查产品大量低价涌入中国市场,国内己二酸产业生产能力在调查期内没有变化。
3.产量
调查期内,国内己二酸产业同类产品的产量呈小幅下降趋势,2006年比2005年下降2.45%,2007年和2006年相比持平,2008年上半年比上年同期下降3.06%。
4.开工率
调查期内,国内己二酸产业同类产品的产能和产量变化相对平稳,开工率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和微降趋势。2006年与2005年相比下降2.54个百分点,2007年与2006年相比持平,2008年上半年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3.39个百分点。
有关应诉公司在其相关评论意见中以及在本案产业损害调查听证会上,将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开工率处于较高水平,作为国内产业没有遭受损害的依据。
调查机关认为,调查期内国内产业保持较高开工率与己二酸产业的特点和国内市场的背景状况密切关联。己二酸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具有高投入、连续生产的特点。国内产业必须在较高开工率下运行才能有效降低成本,保持一定的竞争力。同时,在调查期内,国内己二酸产业处于成长期,国内市场需求总体呈大幅增长的趋势。而且,同类产品的总产量与市场需求之间始终存在一定差距,在市场需求拉动下,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保持了较高的开工率。但是,调查证据表明:由于被调查产品的价格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呈大幅下跌的趋势,国内产业也被迫降低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较高的开工率水平并没有带来应有的效益,反而使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利润不断大幅下降。而且,在中国己二酸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情况下,由于被调查产品的大量低价进口,国内产业未能适时扩大产能增加产量,发展受到抑制,失去了应有的市场机遇。因此,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开工率处于较高水平并不代表产业没有遭受损害。
5.销售量
调查期内,国内己二酸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量呈逐年小幅下降趋势。2006年比2005年下降1.82%,2007年和2006年相比基本持平,2008年上半年比上年同期下降3.12%。
6.市场份额
调查期内,国内己二酸产业同类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持续下滑。2006年比2005年下降4.93个百分点,2007年比2006年下降7.92个百分点,2008年上半年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59个百分点。
7.销售价格
调查期内,国内己二酸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呈先升后降趋势,2006年比2005年增长50.65%,2007年比2006年下降7.53%,2008年上半年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7.18%。
8.销售收入
调查期内,国内己二酸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收入与销售价格走势相同,2006年比2005年增长47.91%,2007年比2006年下降7.39%,2008年上半年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9.45%。
9.税前利润
调查期内,国内己二酸产业同类产品的税前利润和销售收入趋势相同,调查期前期呈上升,后期明显下降,2006年与2005年相比有较大幅度增长,2007年比2006年下降32.56%,2008年上半年比上年同期下降了75.22%。
有关应诉公司在其相关评论意见中以及在本案产业损害调查听证会上提出:调查期间,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仍然是盈利的,以此证明国内产业没有遭受损害。
调查机关认为,《
反倾销条例》和商务部《
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规定》均未规定只有同类产品出现亏损才能表明国内产业遭受到了损害。评估产业是否受到损害,应结合国内产业的特点,动态考察调查期内相关指标的变化趋势。根据己二酸产业的特点,在正常的市场状况下,国内产业本应获得较好的效益。但是由于受到被调查产品大量低价进口的冲击,2007年以来,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税前利润出现了持续大幅下滑趋势,已经降到了很低的水平,表明国内产业在税前利润方面遭受到了损害。调查机关对产业损害的认定除考察利润指标之外,同时,还要对其他经济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10.投资收益率
国内己二酸产业同类产品的投资收益率,在调查期前期呈上升的趋势,在调查期后期出现了下降趋势,2006年比2005年增长42.48个百分点,2007年比2006年下降13.61百分点,2008年上半年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2.4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