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关于印发糖尿病管理模式推广项目实施方案和技术操作手册的通知

  注:老年糖尿病人群控制血糖在良好目标即可。
  五、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一)口服降糖药。
  包括磺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α-糖苷酶抑制剂、格列奈类药物等。
  (二)胰岛素。
  包括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预混胰岛素、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及预混类似物胰岛素等。
  六、糖尿病高危人群确定
  (一)有糖调节受损史*。
  (二)年龄≥45岁。
  (三)肥胖(BMI≥28 kg/㎡)*。
  (四)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 Kg)生产史。
  (五)妊娠糖尿病史。
  (六)高血压(血压≥140/90 mmHg)。
  (七)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35 mg/dL(0.91 mmol/L)及甘油三酯≥250 mg/dL(2.75 mmol/L)。
  (八)心脑血管疾病。
  注:*为重点人群。
  七、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
  (一)血糖的自我监测。
  患者在家中采用便携式的血糖仪进行血糖自我监测对于改善治疗的安全性,提高治疗的质量有重要意义。测量血糖也是防止低血糖的重要措施。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和妊娠期的糖尿病患者必须自测血糖,用口服降糖药的患者也最好自测血糖。医生或糖尿病教育者应每年检查1-2次患者的自我监测水平,尤其当自我监测结果与糖化血红蛋白或临床情况不相符时,必须检查其监测技术的质量控制情况(包括对照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监测和自我血糖监测的一致性)。
  血糖自我监测的注意事项:血糖自我监测的频次与测定时间因人而异。血糖控制稳定的2性糖尿病患者可以每周测定一次空腹和餐后血糖,最好测定选择不同时间段的餐后血糖。如第一周测定空腹和早餐后2小时消失血糖、第二周可测定空腹和午餐后2小时血糖,依此类推。如果有低血糖表现,需要加测血糖。
  注射胰岛素或使用促胰岛素分泌剂且血糖相对稳定的患者可每周监测一日血糖,测定4次为好。
  1型糖尿病患者也应根据血糖稳定情况和是否需要调整胰岛素及一些特殊情况来决定每日监测血糖的频次。血糖稳定且有条件者,可每周选2-3天测血糖,一天测定4次血糖,如空腹和三餐后、三餐前和睡前。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的血糖,进一步了解患者全天的血糖控制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生病时或剧烈运动之前应增加监测次数。生病或血糖>20 mmol/L时,应同时测定血酮或尿酮体。
  检测时间:每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如有空腹高血糖,应监测夜间的血糖。
  血糖控制良好并稳定者监测的次数可更少。血糖控制差/不稳定的患者或患有其他急性病者应每日监测直到血糖得到控制。
  血浆葡萄糖水平比全血葡萄糖水平高10%-15%,在解释血糖水平时应注意所采用的仪器是检测的血浆葡萄糖还是全血葡萄糖。
  (二)低血糖的预防。
  1.预防低血糖的关键是要让正在使用促胰岛素分泌剂或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了解低血糖症的危害性和常见诱因。
  2.患者应熟悉低血糖的症状以及自我处理低血糖症的方法。
  3.外出时随身佩带病情卡,万一发生低血糖昏迷时能及时得到他人帮助。
  4.糖尿病患者家属及照顾的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使用的降糖药,监督患者不误用或过量使用降糖药物。
  5.老年患者血糖不宜控制太严,空腹血糖不超过7.8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11.1 mmol/L即可。
  6.病情较重,无法预料患者餐前胰岛素用量时,可以先吃饭,然后再注射胰岛素,以免患者用胰岛素后尚未进食而发生低血糖。
  7.初用各种降糖药时要从小剂量开始,然后根据血糖水平逐步调整药物剂量。
  8.1型糖尿病作强化治疗时容易发生低血糖,为了防止低血糖,患者要在每餐前、后测定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4.4-6.7 mmol/L为宜,餐后血糖<10 mmol/L,晚睡前血糖5.6-7.8 mmol/L,凌晨3时血糖不低于4mmol/L。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