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有了身份档案。农产品销售一头连着产地,一头牵着市场。农民盼望自己生产的农产品有个好销路,市民则需要买到“放心”农产品。上海市和河南濮阳市档案部门协助有关部门注重从源头控制,将测量土壤、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农产品检验、加工等环节形成的材料收集整理,建立农产品“生长档案”,这些来自第一线的档案信息为严格控制食品安全,提升食品质量,提供了可靠有效的信息服务。
从现在的情况看,在不少地方,建立档案并利用档案,已经成为干部管理农村和农民生产致富的需要,成为他们的一种主动或自觉,而不再是档案人员强加给他们的“额外负担”。
(六)档案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进一步增强。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档案为解决农村纠纷、维护农村稳定、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青海省湟源县日月乡牧民与海南州共和县牧民因草山牧场问题多次产生纠纷,并发生过械斗,造成农牧民伤亡。省委省政府组织工作组进驻该地区后,查到了1964年省委关于调解两县草山纠纷的批示后,平息了事端,维护了该地区的社会稳定。海南乐东县九所镇四所村两户村民1997年为宅基地发生争执,村委会曾经作过调解,但当时没有打桩定界,2004年,两家又为界址发生争执,村委会拿出1997年的调解记录,纠纷很快得到解决。
档案还为新型的农业生产提供了直接的帮助。例如:昨天我们参观的宜都密柑集团的档案记录了他们生产过程中用农药、用肥料等的情况以及产品注册等情况,使他们的产品在销往欧美的过程中,以及在向沃尔玛连锁店供货的过程中,顺利通过了检验和认证,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
档案还为农民就业维权提供了帮助。例如:郑州上街区档案局利用劳动力转移培训档案,为300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找到了工作,解决了他们经济收入困难的问题。河南省鄢陵县农民刘满囤,经过培训拿到了汽修技师证,县人事局为他建了技术档案,并帮他在杭州万通汽车厂找到了新工作,工资比原来高一倍多。
档案还大大帮助村镇提高了知名度,提升了形象。安徽省绩溪县宅坦村以丰实的档案资源为依托,编写了两本图书出版,制作了12块档案展板展出,已接待近万人参观。村委会主任以这些档案为依据,作客安徽卫视,纵论本村历史名人胡雪岩及其胡庆余堂。国内很多高等院校利用该村档案,撰写博士、硕士论文、学术专著等。这些大大提高了宅坦村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与农村改革发展的形势要求还不适应,面临着一些困难:首先,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没有纳入到各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在建设规划中没有列入档案工作的内容,档案部门也没有参与到新农村建设的组织机构中。其次,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力量薄弱。县级档案部门人员较少,据统计,全国县级档案局馆平均不足10人,有的地方的从事业务指导的只有1-2人。乡镇机关一般只有1名档案员,还大多身兼数职。县乡两级档案人员的主要精力大都集中在县、乡机关的档案管理上,面向农村的档案信息服务和业务指导、技术培训的力量严重不足。在全国还有相当一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村级建档的任务还很艰巨,档案保管的基本条件都还不具备,干部和群众的档案意识还很淡薄。同时各部门涉农档案的管理自成体系,涉农档案信息资源被各个分割,难以整合并协调地为“三农”提供有效服务。这些都严重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发展。
二、下一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前,中国的改革大业就发轫于农村,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起点的农村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不仅使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全国的改革、发展、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我们党召开了十七届三中全会,做出了《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于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