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关于印发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文件的通知

  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央档案馆及时主动地为有关领导同志紧急提供了抗震救灾、灾后重建方面的档案资料,供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唐山市档案局主动根据馆藏档案,分不同专题编写资料,对抗震救灾工作提出建议,上报有关部门。国家档案局及时将这些资料修改编辑为《从唐山抗震档案看当前抗震救灾应注意些什么》,报送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并通过国家档案局网站向社会发布,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借鉴。抗震救灾过程中,灾区各级档案部门立足本职,在艰苦条件下,积极提供档案,服务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
  今年8月和9月,奥运会和残奥会相继在我国成功举办。档案工作者积极参与了奥运档案的收集管理工作。国家档案局参与奥运筹办有关单位文件材料收集归档问题的研究并代拟相关文件。北京、天津、上海、青岛等设有奥运赛区地方的档案部门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加强统筹监管,搞好跟踪服务,及时组织奥运档案的收集、整理与移交工作;总参办公厅、武警总部也就做好相关档案工作提出要求。通过这些工作,档案部门忠实履行了为国家积累和留存珍贵奥运档案财富、传承和弘扬奥运文化遗产的责任,实现了在历届奥运会中留存档案最完整、最系统的目标。北京、青岛等地的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因此而获得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称号。
  今年10月,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这一实现我国空间技术发展重大跨越的宏大工程,也凝结着档案人的贡献。仅总装备部档案部门在“神七”任务期间,就收集文件资料2万余件,整理归档1350余卷,接待利用者2480人次,网络发布档案信息10万多条,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四)档案工作为科学发展服务取得显著成绩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家档案局召开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现场会,总结交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经验和做法,部署今后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任务。各地档案部门积极拓展工作思路,促进档案工作服务“三农”。湖北省开展“三农”档案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共建立示范乡镇608个、示范行政村1602个、示范科技户1070个。北京、安徽、山东、贵州、云南等省、市档案局分别出台相关文件或召开专门会议,推动档案工作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辽宁省档案局重点推进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合同进县档案馆和林改档案工作,为确保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发展服务。吉林省制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办法》,为推进林改工作服务。湖南省一些地方推行“村档乡管村用”,探索建立有效的农村档案管理模式。
  各级档案部门进一步加强民生档案工作。河北、山东等省加大民生档案接收进馆力度,为帮助解决民生问题发挥了作用。浙江省档案局开展民情档案试点工作,为党委、政府服务民生提供档案信息服务。云南省档案局启动“民心工程”,推行“档案公示制”。青岛、成都等地档案局组织编写民生档案利用指南,方便人民群众了解与己有关的档案怎么查、到哪儿查。天津、宁波、沈阳、杭州、武汉等地出台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文件。哈尔滨市档案局着力构建全市档案服务民生综合体系。西安市各级档案部门层层推动民生档案工作并取得实效。
  为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国家档案局与国资委联合召开座谈会、开展调研,以促进中央企业档案工作更好地适应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要求;与国务院三峡办研究落实了三峡移民工程档案管理调概资金;开展了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巡回检查。重庆市档案局密切配合移民部门,强力推进三峡移民工程档案工作,四期移民工程档案工作通过国家验收。四川省发布《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济南市档案局围绕本市为迎接第十一届全运会进行大规模城市建设,积极做好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天津市各级档案部门开展企业档案服务月活动。江苏省印发《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要则》,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民营企业进行档案工作分类指导。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局与自治区国资委、财政厅联合印发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实施细则》,对档案处置的经费保障作了明确规定。陕西省组织编写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指南》,并通过非公有制企业档案工作规范管理示范单位全面带动同类企业档案工作发展。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档案专业报刊出版单位精心策划,深入宣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事业特别是档案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各级档案部门或配合各行各业纪念活动,积极热情做好档案服务工作,为有关部门提供了大量档案;或以征集相关档案资料、举办展览、出版史料汇编、召开学术讨论会、撰写纪念文章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中国档案报社与深圳市档案局共同主办了“镜头记录历史--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档案人摄影作品展”。中国档案杂志社与广东省档案局联合召开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黑龙江省档案局联手省电视台,举办“珍贵记忆--改革开放30周年档案信息征集发布活动”;南京市档案局开展 “幸福的记忆--家庭档案展”系列宣传活动,展示改革开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巨大变化。
  根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要求,国家档案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局分别组织开展了市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测评工作,今年共有宁波、沈阳、杭州等25个城市档案馆晋升为“国家一级档案馆”,176个档案馆晋升为“国家二级档案馆”。参加测评的档案馆扎实开展工作,内强管理,外促服务,为推进所在城市的文明建设付出了努力。武汉市圆满完成本市创建国家级档案馆任务,为武汉市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做出了贡献。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来,各级国家档案馆切实履行《条例》赋予的职责,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服务中心建设,完善文件报送监督机制,丰富查阅手段,受到人民群众好评。天津、江西、广东、贵州等省市档案馆的政府信息查阅服务工作得到国务院办公厅调研组的充分肯定。青岛市文档服务中心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广州市档案馆开展网上查询政府公开信息和档案资料服务,群众满意度达100%。
  (五)档案事业自身发展更加协调
  档案工作抗震救灾机制初步形成。 “5·12”特大地震造成了档案工作者伤亡;共有9个档案馆毁坏,38个档案馆严重损坏,56个档案馆损坏;有90万卷档案被掩埋,151万卷档案受损;其中北川县档案馆完全倒塌,馆藏8万卷档案被泥石流掩埋。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这次地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灾区各级档案部门发扬顽强拼搏精神,积极开展自救,努力把地震对档案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特别是四川省档案局,全力以赴抗震救灾,精心谋划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全国各地档案部门尽其所能,给予了深情帮助。地震发生后,国家档案局立即就加强震区的档案保护抢救、档案服务工作,做好抗震救灾工作文件材料收集归档以及灾后恢复重建时期的档案工作等印发了相关文件,并数次派出专家组,实地指导受灾档案的处置和抢救工作;地震波及省、市的档案部门立即行动起来,深入灾区指导档案部门的抗震救灾工作。根据“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原则,国家档案局组织协调有关省市档案部门迅速与重灾县档案部门建立起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关系,相关档案部门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给了灾区档案部门以及时、有力的支持,目前,援建工作仍在按计划、有步骤地继续向前推进。同时,广大档案工作者踊跃捐款、主动交纳“特殊党费”,为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尽绵薄之力。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国家财政下达了北川档案抢救和保护专项经费,在全国档案抢救专家的指导下,北川档案抢救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展开。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