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高技能人才的推荐、选拔工作,按照《中办、国办转发〈中组部等五部门关于改革和完善政府特殊津贴制度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4〕20号)规定,与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的推荐、选拔工作统一组织,同时开展。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中央直属企事业单位按照下达的指标数,组织实施本地区、部门、单位的选拔工作。基层单位按照隶属关系逐级向上级推荐人选。经逐级向上推荐、专家评议、审核和公示后,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中组部、中宣部、统战部联合报国务院审批。2008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38个部门、企业(集团)的400名高技能人才享受到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每人获得一次性津贴2万元。
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情况
(一)技工院校发展历程
技工学校的雏形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的实业学堂。中国的第一所技工学校,是晚清船政大臣沈葆祯在1868年专门为了培养造船修船的技术工人而在福建船政系统内开设的艺圃。解放后,劳动部门为解决失业青年就业问题,在学习借鉴前苏联技工学校模式的基础上,创办了真正意义上的技工学校。技工学校作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企业培养技术工人的主要基地,为国家工业发展输送了大批熟练的技术工人。“文革”时期,技工学校的发展曾一度受到削弱。1977年12月,技工学校开始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全国技工学校达到4500多所,在校生达到190多万人,成为技工学校发展的一个高峰期。但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后,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技工学校的发展也曾一度呈现低谷。
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连续召开了三次全国职业教育会议,技工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期。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通过整合、划转、改制和创新,技工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办学层次和水平得到提高,办学能力得到加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校生人数、招生规模和校生均规模都有大幅度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每年都保持在95%以上。
(二)技工院校发展现状
截止到2008年底,全国共有技工院校3075所,其中高级技工学校485所。2008年,全国技工院校招生人数达到161万人,其中高级工、预备技师和技师班学生超过47万人,在校生人数达398万人,其中农村生源占72%,校生均规模达到1293人。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的高级班和技师班在校生102万人,占在校生总量的25.7%。2008年,全国技工院校平均就业率达到95.6%。从各省情况来看,2008年招生前十名的省份为:广东、山东、江苏、陕西、湖北、河南、江西、河北、四川、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