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开展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工程示范。指导各地落实污泥处理技术政策,结合“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中的污泥研究项目,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污泥处理处置和污水再生利用专题研究,选择适合国情的技术路线,加强设备开发,开展工程项目示范和推广工作,争取在污泥处理方面有新的突破。
4、强化城市节水工作。进一步完善国家节水型城市相关指标体系和考核机制,做好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继续组织好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等活动,推动城市节水工作。
5、推进城市垃圾处理工作。建立全国生活垃圾处理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全国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运行的指导和监督。研究制定有关措施,促进垃圾分类收集和餐厨垃圾收运处置,开展餐厨垃圾处理示范工程。研究垃圾渗滤液处理、填埋气体利用技术以及不同区域、不同发展水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适用技术。实现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8%的目标。
6、积极倡导“城市绿色交通”。继续抓好“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研究创建“绿色畅通示范城市”工作,创造以人为本、方便群众的出行环境。
7、努力做好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建设。颁布《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研究出台与标准配套的城市园林绿化达标评价管理制度。加强对城市湿地公园和重点公园规划、建设的管理。督促各级城市完成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功能现状调查、评估与规划工作。抓好第七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筹备工作。继续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复查和申报工作。组织专家对申报生态园林城市的试点城市进行检查指导,推进创建工作。
8、以中国人居环境奖为平台,大力推进人居环境建设。研究完善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评审工作机制和程序。建立中国人居环境奖预备名单。启动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复查工作。举办第二届中国人居环境高层论坛(威海论坛)。
二、以人为本,提高城建行业运行质量和服务水平
9、加强对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桥梁等设施建设和运行的监督指导。大力推进城市供水设施及管网建设改造。完善供水行业应急体系,加强应急技术指导。认真贯彻落实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继续开展城市供水水质安全督察,加强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做好供水、供气、供热、桥梁等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处置,努力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10、切实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工作。全面总结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提倡节约型系统建设,制定系统的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工作方案,进一步扩大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试点。高度重视城市地下空间管理,研究加强城市地下市政管线管理工作,推广数字化市政管线管理模式。研究制定城市市容环境管理示范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