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的通知

  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一)草地生态保护与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了“牲畜归户、私有私养、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的政策。颁布了《西藏自治区草原管理暂行规定》、《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细则》,草原管理与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开始推行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
  加大对天然草原的保护力度。“十五”期间,在阿里、那曲、日喀则、拉萨等4 地(市)的12 个县实施了退牧还草工程。在鼠虫害较严重的聂荣、那曲、安多、措勤、巴青和萨嘎县等地建设了6 个草原“无鼠害示范区”。
  建设人工草地,促进农牧民增收。建立了一定规模人工草地和牧草种子基地,开展牧区水利建设,探索出了一条适宜西藏水热条件的栽培技术和经验。
  (二)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
  做好林业资源清查,实施分类经营。“十五”期间,完成了全区森林资源一类清查和二类清查、野生动植物普查、湿地普查、沙漠化普查、荒漠化监测等基础性工作。完成了西藏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科学规划,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完成了《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土地沙漠化防治规划》和《西藏自治区土地沙漠化防治规划》。加强了木材检查站、自然保护区管理站、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林业资源保护的能力,初步形成了林业资源的保护体系。对重点地区的天然林资源实施了有效保护。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
  截止2007 年,西藏已建立各类自治区级以上自然保护区15 个,其中国家级9 个,自治区级6 个,以保护特有、珍稀和濒危野生动植物为对象的森林、灌丛和草地生态系统为主,突出了对西藏高原冻融区和草原区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十五”以来,加强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力度,实施了拉鲁湿地、纳木错、羌塘高原、珠穆朗玛峰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四)水资源保护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完成了西藏自治区水功能区划,编制了《西藏自治区水资源保护规划》,把全区主要江河源头列入保护行动计划。2006 年起开征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费,出台了《西藏自治区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
  2003 年,实施了第一期西藏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工程。建设了西藏自治区水土保持监测总站,林芝地区、日喀则地区水土保持监测分站网络。“十五”期间,一些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
  (五)农牧区传统能源替代
  西藏实施了小水电代燃料、太阳能利用以及农村沼气工程,在巩固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成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2001~ 2007 年,在全区七地(市)的13 个县实施了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及小型风力发电设备等农村能源建设项目,推广太阳灶28280 台、太阳能热水器48 套和小型风力发电设备135 套,全区农电总装机容量16.5 万千瓦。从2003 年开始,加大了沼气工程投入力度,到2007 年共建设沼气池23156 座,户用沼气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第二节 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一)在地区气候系统稳定中具有重要作用
  地势高耸带来的特殊热力作用过程,使西藏自治区成为中国东部夏季洪涝对流云系统的重要源地之一。夏季,高原的感热和潜热加热作用强烈,对夏季风的形成、爆发和维持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高原动力和热力效应是形成东亚季风水汽分布非均匀性的重要因子,高原作为南北热量和水汽交换的巨大屏障,对来自低纬海洋的远距离输送水汽有“转运站”作用,直接影响到长江流域季风梅雨的发生与过程。高原对影响我国旱涝分布的气候格局作用明显,是影响我国与东亚气候系统稳定的重要屏障。保持地表植被和冰雪覆盖稳定性,有利于保持亚洲乃至北半球大气环流系统的稳定。
  (二)是重要的江河源区
  西藏自治区是世界上山地冰川最发育的地区,冰川发育,湖泊众多,湿地面积大,孕育了许多重要江河,是世界上河流发育最多的区域,对这些江河的水源涵养和河流水文调节具有重要作用。构建西藏生态安全屏障,对保障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三)是重要的生物物种基因库
  西藏地域辽阔,生境类型复杂多样,拥有除海洋生态系统外的所有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同时还具有我国其他地区乃至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没有的特殊性。拥有世界上北半球纬度最高的热带雨林、季雨林生态系统和具有典型中国-喜马拉雅区系特征的许多乔木树种。在草原生态系统中,拥有西藏所特有的高寒干旱荒漠、高寒半干旱草原和高寒半湿润高山草甸等类型。
  西藏作为世界上独特的环境地域单元,孕育了独特的生物群落,集中分布了许多特有的珍稀野生动植物,是世界山地生物物种最主要的分化与形成中心。西藏是全球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并有高寒生物自然种质库之称,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要地位。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