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的通知

  3.中山温带森林生态系统
  属于山地湿润亚热带与亚高山带之间的过渡类型,包括喜温湿的针阔混交林、松林、桧柏林、硬叶常绿阔叶林及偏暖性少量云杉林五类。
  针叶林主要有云南铁杉林和长叶云杉林。云南铁杉林是我国暖温带-温带地区山地垂直带上的标志植被之一,长叶云杉林是西喜马拉雅地区特有类型之一。松林包括华山松林、乔松林、西藏长叶松林和喜马拉雅白皮松林,乔松林是喜马拉雅地区分布最广、最具特色的群落之一;西藏长叶松林是喜马拉雅中西部地区特有的群落类型,系较珍稀的速生用材及水土保持树种。硬叶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是相对稳定的植被类型。
  4.亚高山寒温带森林生态系统
  该生态系统是西藏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包括暗针叶林、桧柏林、松林、硬叶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及落叶松林等森林类型。暗针叶林包括冷杉和云杉两大类。冷杉林主要有墨脱冷杉林、喜马拉雅冷杉林等森林类型。云杉林包括川西云杉林、林芝云杉林、西藏云杉林等类型。桧柏林是西藏亚高山带上部的重要森林类型之一,分布较广的类型有大果园柏林和密枝圆柏林。亚高山硬叶常绿阔叶林建群种由高山栎类植物组成,是青藏高原东南部边缘山地独具特色的生态系统类型。
  五、湖泊-湿地生态系统
  西藏境内拥有各类湿地,主要分为湖泊型、河流型和沼泽型湿地等三大类。西藏湖泊、湿地不仅是黑颈鹤、赤麻鸭、班头雁等多种珍稀鸟类的迁徙走廊和繁殖地,还提供了裸鲤等多种高原特有鱼类的采食场、产卵场、育幼场和洄游路线,也是藏羚羊、野牦牛等国家级珍稀野生动物种群栖息、繁衍、迁徙的主要场所、走廊。
  目前,西藏建立了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纳木错自然保护区、色林错自然保护区、麦地卡湿地和玛旁雍错湿地,2004 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自然湿地和水禽;纳木错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湖泊湿地生态系统;麦地卡和玛旁雍错国际重要湿地所在流域不仅影响着周围赖以生存的野生动植物,而且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并还孕育了许多著名的河流;色林错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包括了湿地、水禽。

第二章 生态环境建设情况

第一节 建设成就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西藏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近年来,胡锦涛总书记、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贾庆林主席多次做出重要批示。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央和西藏自治区不断加大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力度,实施了多项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不断取得积极进展。
  一、环境保护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全民环境意识普遍增强,环保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经过多年的环境宣传教育,全民的环境意识和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普遍增强,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环保工作机制,环境保护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
  (二)环境保护统一监管能力不断提高
  “十五”期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对《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进行了修订,审议颁布了7 部有关西藏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了《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办法》、《西藏自治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等9 项政府规章。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草原法》、《矿产资源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和《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
  (三)开展了大量的生态环境保护基础工作
  根据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需要,自治区组织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完成了自治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建立了自治区生态环境数据库。开展了《西藏自治区生态功能区划与资源开发保护研究》、《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脆弱性与生态安全研究》、《拉萨拉鲁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拉萨拉鲁湿地生态学特征与生态恢复研究》等研究工作。编报了《西藏自治区环境质量报告书(1991-1996 年)》、《西藏自治区环境质量报告书(1996-2000 年)》、2001 年至2007 年度的《珠穆朗玛峰地区环境现状调查报告》等有关环境质量报告。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