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的通知

  三、植被与土壤
  西藏受地势、地貌和水热条件变化的影响,形成多种多样的植被类型,主要有森林、灌丛、草甸、草原、荒漠等。
  西藏境内土壤类型多样,具有从热带到高山冰缘环境的各种土壤类型,大体上可划分为两大系统:①大陆性荒漠土、草原土、草甸土系统,包括高原面上各种草被下发育的高寒土类;②海洋性森林土系统,包括藏东南和喜马拉雅山南翼各类森林及高山灌丛植被下发育的土壤。西藏自然条件的特殊性,反映在土壤特征上具有成土过程的年轻性和土壤发生的多元性。

第二节 主要生态系统类型

  一、草甸与草原生态系统
  草甸与草原生态系统是西藏草地的主体生态系统类型,草地类型丰富多样,草甸与草原草地类型有7 个,其中草甸草地类有高寒草甸草地类、高寒草甸草原草地类、山地草甸草原类、温性草甸草原草地类、低地草甸草地类等;草原草地类主要有高寒草原草地类和温性草原草地类。按草地面积大小以高寒草原草地类分布面积最大;其次是高寒草甸草地类;第三是高寒草甸草原草地类;第四是温性草原草地类;第五是山地草甸类。
  (一)高寒草原类
  该类型是在高山和青藏高原寒冷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由耐寒的多年生旱生草本植物或小半灌木为主所组成的高寒草地类型。高寒草原草地植物组成简单。
  (二)高寒草甸类
  该类型是在寒冷而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由耐寒的多年生中生草本植物为主而形成的一种矮草草地类型。植物种类组成较简单,主要由莎草科的嵩草属和苔草属的植物组成。高寒草甸类草地生长期短,植株矮小,草层低矮,产草量较低。草层分化不明显,草群覆盖度大。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耐践踏,适于放牧利用。
  (三)高寒草甸草原类
  该类型是高寒草甸与高寒草原的过渡类型,是由耐寒的旱中生或中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而组成的草地类型。
  (四)温性草原类
  该类型是在温暖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由中温性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旱生小半灌木为优势种组成的草地。
  (五)山地草甸类
  该类型是在山地温带、寒温带温暖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下,由多年生中生植物为优势而组成的草地类型。该类草地植物种类组成复杂,种的饱和度大,是西藏自治区内分布的各类草地中植物种饱和度最大的类型,是西藏牧草产量较高的草地类型之一。多宜于秋季牲畜抓膘及冬春放牧利用,有些草地还是良好的刈割草地,对于解决草畜供求季节不平衡的矛盾具有重要作用。
  (六)温性草甸草原类
  该类型是在温暖半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由中温性中旱生和旱中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种,中生植物大量渗入而组成的草地类型。草地植物组成较丰富,杂类草成分较多,盖度大,产草量较高。草群中以丛生禾草和蒿属植物占优势。
  (七)低地草甸类
  该类型是在土壤水分适中的条件下,由多年生中生的草本植物为主,生长发育的一种草地类型。该类草地植物组成简单,禾本科和莎草科等一些喜湿的中生植物占优势。草群生长茂密,总盖度较大。
  二、荒漠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是藏西和藏西北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主要类型有温性荒漠和高寒荒漠两类。主要分布在狮泉河、象泉河、班公湖流域一带以及藏北高原和西藏西部湖盆、宽谷之中。
  (一)温性荒漠
  温性荒漠集中分布在阿里地区狮泉河河谷、象泉河河谷与班公湖流域一带,植被主要由强旱生的半灌木和灌木构成。依据其植被群落类型划分为半灌木荒漠生态类型,主要有驼绒藜、灌木亚菊、藏沙蒿等草地型。
  (二)高寒荒漠
  高寒荒漠是在寒冷和极端干旱的气候因素下发育形成的,分布有我国和世界上海拔最高最干旱的草地群落。高寒荒漠集中分布于藏北高原和藏西湖盆、宽谷之中,在藏西北的改则县西北部也有分布,下向与温性荒漠接壤。依据其植被群落类型划分为半灌木荒漠和高寒匍匐矮半灌木荒漠两种生态类型,半灌木荒漠有驼绒藜、垫状驼绒藜、灌木亚菊砂砾漠三种。驼绒藜集中分布在班公湖南北台地和狮泉河两岸的山体强烈石质化的山上。垫状驼绒藜则是青藏高原上面积最大的高寒荒漠类生态系统类型,成为青藏高原上“高原地带性植被”的一部分,广泛分布于羌塘高原北部的高原面上,与新疆境内的同一类型连成一片。灌木亚菊则主要分布于班公湖周围的洪积扇和山坡上。
  三、灌丛生态系统
  西藏各地均有灌丛分布,它们所占面积不大,但是类型多样,主要有河谷热性、干暖、温性灌丛生态系统,山地冷湿灌丛生态系统、高原干冷灌丛生态系统等。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