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做好三峡库区人群健康监测和卫生保障工作总结及表彰,部署后三峡阶段人群健康监测工作。调整和完善现有重点疾病国家级监测点的规模和布局,建立工作机制。组织起草流感、霍乱、布病、狂犬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白皮书,进一步完善全国手足口病、布病防治工作的规划和管理;支持国家流感中心能力建设;开展对全国流感监测工作质量的评估。
三、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各项措施。会同发展改革、教育、财政和药监等部门联合开展督导检查,促进地方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进程。
在做好儿童乙肝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的基础上,在西部省份对15岁以下少年儿童开展乙肝疫苗群体性预防接种工作;实行分类指导,保持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较高的接种率,做好疫苗针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继续开展《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预防接种知识,规范接种行为,提供更好的预防接种服务。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调查和诊断工作,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进一步推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进程,强化边远、贫困和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的免疫规划管理工作。协助教育部门深化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对漏种儿童及时进行补种。
四、继续完善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推动加大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力度,提高干预措施的覆盖面,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重点开展对疫情严重地区、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等重点地区和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的防治工作。加强疫情监测和防治工作的督导和评估,启动新一轮综合防治示范区,提高抗病毒治疗等工作的可及性和规范化程度,积极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防治工作。召开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总结经验,交流和推广最佳实践,表彰先进。
五、全面落实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推进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的实施,规范结核病防治措施,抓住发现和治疗环节,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维持DOTS覆盖率在100%,完成新涂阳肺结核患者发现率、治愈率分别达到70%和85%以上的目标。做好2010年第五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筹备工作。逐步推进结核病菌培养和药敏实验工作的开展。总结耐药结核病、流动人口、TB/HIV双重感染三个领域的试点情况,改进工作方案。加大国际项目管理和协调力度,改进运行机制,促进项目成果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