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矿山固体废弃物、尾矿资源和废水利用,提高废弃物的资源化水平。以产生量大和利用潜力大的矿山废弃物为重点,研究推广煤矸石发电和建筑材料生产等技术和工艺,到2015年,煤矸石利用率达到70%以上,粉煤灰利用率达到75%以上。加快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拓展金属和非金属矿山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领域,充分利用尾矿资源中的有用成分。提高矿山废水的循环利用效率,矿业用水复用率提高到90%以上。提高铁、铜等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水平,有效替代资源的开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完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激励引导机制。推动实施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计划,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进低品位、共伴生矿产、矿山固体废弃物和尾矿资源等的调查工作,全面评价综合利用潜力。严格矿产资源综合勘查和综合评价的地质勘探报告评审备案制度。对暂不能综合开采或综合利用的矿产及含有用组分的尾矿,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明确尾矿开发的准入条件和技术要求等规定,鼓励和支持矿山企业开展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改造项目和综合利用项目,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优先用地供给,提供信贷金融支持。实行定期发布鼓励、限制和淘汰的技术、工艺、设备名录制度,建立技术咨询服务体系,有效引导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三)发展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
按照“再勘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促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加大对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矿山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以矿山企业为主体实施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工程,推进煤层气、油页岩、煤矸石、难选冶黑色金属、共伴生有色多金属、矿山固体废弃物和多金属尾矿资源等综合开发利用,引导和带动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发展。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安全、环保、可持续地发展矿业经济。
┏━━━━━━━━━━━━━━━━━━━━━━━━━━━━━━━━━━━━━━━━━━━━━━━━━━━━━━━━┓
┃ 专栏六 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工程 ┃
┣━━━━━━━━━━━━━━━━━━━━━━━━━━━━━━━━━━━━━━━━━━━━━━━━━━━━━━━━┫
┃ 1.煤层气(煤矿瓦斯)综合开发利用工程。以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等地区 ┃
┃ ┃
┃ 和高瓦斯矿区为重点,推进煤层气富集区的煤层气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强山西、内蒙古 ┃
┃ ┃
┃等地区大型煤炭矿区煤矿瓦斯的综合治理与综合利用。 ┃
┃ ┃
┃ 2.油页岩综合开发利用工程。以松辽盆地大庆和吉林等地为重点,按照油页岩联合 ┃
┃ ┃
┃ 生产模式,推进油页岩综合开发利用。 ┃
┃ ┃
┃ 3.低品位、难选冶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工程。以辽宁凤城翁泉沟硼铁矿、河南中 ┃
┃ ┃
┃西部低品位铝土矿、福建紫金山低品位金矿、山西袁家村难选红铁矿、黑龙江多宝山难 ┃
┃ ┃
┃选斑岩型铜钼矿、南方的宁乡式铁矿、湖北宜昌胶磷矿、云南磷矿等为重点,突破低品 ┃
┃ ┃
┃位贫矿和难选冶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
┃ ┃
┃ 4.共伴生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工程。以内蒙古白云鄂博铁一稀土多金属矿、 ┃
┃ ┃
┃甘肃金川铜镍多金属矿、湖南柿竹园多金属矿等为重点,加强黑色、有色、稀土和贵金 ┃
┃ ┃
┃属等共伴生矿产资源的分离提取和利用。 ┃
┃ ┃
┃ 5.矿山废石及尾矿资源化工程。开展煤矸石发电和生产建材等综合利用。以四川攀 ┃
┃ ┃
┃枝化钒钛磁铁尾矿、甘肃省白银铜多金属矿尾矿、河南小秦岭地区金矿尾矿、河北迁 ┃
┃ ┃
┃安铁矿尾矿和废石等为重点,进行矿山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 ┃
┃ ┃
┃ 6.西部盐湖矿产综合开发利用工程。重点开展对青海柴达木盆地和新疆罗布泊等盐 ┃
┃ ┃
┃ 湖中钾、锂、硼、溴、碘、铷等资源的综合利用。 ┃
┃ ┃
┃ 7.地热资源回灌开发综合利用工程。以京津冀城市圈为重点,开展浅层地温能、孔 ┃
┃ ┃
┃隙型地热资源、岩溶裂隙型地热资源综合循环利用。 ┃
┗━━━━━━━━━━━━━━━━━━━━━━━━━━━━━━━━━━━━━━━━━━━━━━━━━━━━━━━━┛
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一)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严格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保护准入管理。加强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最大限度减少或避免因矿产开发而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严格落实新建(改扩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必须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禁止在城市规划区、主要交通道路沿线、海岸线直观可视范围内露天开采矿产资源,并严格控制地下开采。禁止新建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可恢复的破坏性影响的矿产资源开采项目,限制开采砂金、砂铁以及其他重砂矿物和湿地泥炭,禁止开采蓝石棉、可耕地的砖瓦用粘土等矿产。严格控制海砂(砾)和河砂(砾)开采,保护海洋环境和促进河道砂石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加强对生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管。加快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等技术规范和标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目标纳入矿山企业年检重要内容,加强矿山生产过程中对环境影响的控制,对造成矿山地质环境严重破坏的,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整改不达标的予以关闭。
加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监测。实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预报预警报告制度。开展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监测,组织开展大中比例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对矿产资源集中开发区和重要成矿区(带)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提供依据。加强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生态脆弱区、长江中下游等地区的重点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开展对铀矿冶和伴生放射性矿放射性污染现状的调查与污染防治,逐步建立重点区域和重点矿山的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对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的有效监控和监测数据的快速采集、分析处理与定期发布。
(二)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明确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责任。明确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相关法律责任,全面实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加强对采矿权人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义务情况的监督检查。明确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目标任务,并列入各级政府的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