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石油、天然气和煤层气为新增探明地质储量。
--矿产资源持续供应能力不断增强。通过增加资源储量,满足建设一批大中型重要矿产资源供应基地的需要,使重要矿产品产量平稳上升。到2010年,煤炭产量达到29亿吨以上,石油1.9亿吨以上,天然气1100亿立方米以上,地面抽采煤层气50亿立方米,铁、铜、铝土矿、钾盐、铅锌等重要矿产的国内保障程度分别达到50%、30%、65%、25%、55%以上。到2015年,煤炭产量达到33亿吨以上,石油2亿吨以上,天然气1600亿立方米以上,地面抽采煤层气100亿立方米,铁、铜、铝土矿、钾盐、铅锌等重要矿产的国内保障程度保持现有水平或得到提高。到2020年,重要矿产的国内可供性继续保持稳定。
--矿产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水平明显提高。重要优势矿产开采总量得到有效调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不断优化,矿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到2010年和2015年,大中型矿山比例分别达到9%和10%以上,分别完成约50处重要矿产地储备,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与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平均分别提高约5个百分点。到2020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 专栏三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指标 ┃
┣━━━━━━━━━━━━━━━━━━━━━━━━━━━━━━┳━━━━━━━━━━┳━━━━━━━━┳━━━━━┫
┃ 指标 ┃ 2010年 ┃ 2015年 ┃ 属性 ┃
┣━━━━━━━━━━┳━━━━━━━━━━━━━━━━━━━╋━━━━━━━━━━╋━━━━━━━━╋━━━━━┫
┃ ┃ 原油(亿吨) ┃ >1.9 ┃ >2 ┃ ┃
┃ ┣━━━━━━━━━━━━━━━━━━━╋━━━━━━━━━━╋━━━━━━━━┫ ┃
┃ ┃ 原煤(亿吨) ┃ >29 ┃ >33 ┃ ┃
┃ ┣━━━━━━━━━━━━━━━━━━━╋━━━━━━━━━━╋━━━━━━━━┫ ┃
┃ ┃煤层气(地面抽采/亿立方米) ┃ 50 ┃ 100 ┃ 预期性 ┃
┃ ┣━━━━━━━━━━━━━━━━━━━╋━━━━━━━━━━╋━━━━━━━━┫ ┃
┃ ┃ 天然气(亿立方米) ┃ >1100 ┃ >1600 ┃ ┃
┃ ┣━━━━━━━━━━━━━━━━━━━╋━━━━━━━━━━╋━━━━━━━━┫ ┃
┃ ┃ 铁(矿石亿吨) ┃ 9.4 ┃ 11 ┃ ┃
┃ ┣━━━━━━━━━━━━━━━━━━━╋━━━━━━━━━━╋━━━━━━━━╋━━━━━┫
┃ ┃ 钨(WO(3下标)65%万吨) ┃ 7.47 ┃ 7.8 ┃ ┃
┃ ┣━━━━━━━━━━━━━━━━━━━╋━━━━━━━━━━╋━━━━━━━━┫ ┃
┃ ┃ 锡(金属万吨) ┃ 14 ┃ 15 ┃ 约束性 ┃
┃ ┣━━━━━━━━━━━━━━━━━━━╋━━━━━━━━━━╋━━━━━━━━┫ ┃
┃ ┃ 锑(金属万吨) ┃ 13 ┃ 14 ┃ ┃
┃ ┣━━━━━━━━━━━━━━━━━━━╋━━━━━━━━━━╋━━━━━━━━┫ ┃
┃ ┃ 稀土(REO万吨) ┃ 12.22 ┃ 14 ┃ ┃
┣━━━━━━━━━━╋━━━━━━━━━━━━━━━━━━━╋━━━━━━━━━━╋━━━━━━━━╋━━━━━┫
┃ 矿产资源 ┃ ┃ ┃ ┃ ┃
┃ ┃ 重要矿产地储备(处) ┃ 40—50 ┃ 40—50 ┃预期性 ┃
┃ 储备与保护 ┃ ┃ ┃ ┃ ┃
┣━━━━━━━━━━╋━━━━━━━━━━━━━━━━━━━╋━━━━━━━━━━╋━━━━━━━━╋━━━━━┫
┃ 矿产资源开发 ┃ ┃ ┃ ┃ ┃
┃ ┃ 大中型矿山比例(%) ┃ 9 ┃ 10 ┃ 预期性 ┃
┃ 利用规模结构 ┃ ┃ ┃ ┃ ┃
┣━━━━━━━━━━╋━━━━━━━━━━━━━━━━━━━╋━━━━━━━━━━╋━━━━━━━━╋━━━━━┫
┃矿产资源节约 ┃ 矿产资源总回收率 ┃ ┃ ┃ ┃
┃ ┣━━━━━━━━━━━━━━━━━━━┫ 提高5个百分点 ┃提高3—5个百分点┃ 约束性 ┃
┃ 与综合利用 ┃ 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 ┃ ┃ ┃ ┃
┗━━━━━━━━━━┻━━━━━━━━━━━━━━━━━━━┻━━━━━━━━━━┻━━━━━━━━┻━━━━━┛
--矿山地质环境和矿区土地复垦状况明显改善。新建和生产矿山基本不欠新账,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恢复治理率大幅提高,矿区土地复垦率不断提高。到2010年和2015年,新建和生产矿山的矿山地质环境得到全面治理,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分别达到25%和35%,新建和在建矿山毁损土地全面得到复垦利用,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土地复垦率分别达到25%和30%以上。到2020年,绿色矿山格局基本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矿区土地复垦水平全面提高。
┏━━━━━━━━━━━━━━━━━━━━━━━━━━━━━━━━━━━━━━━━━━━━━━━━━━━━━━━━┓
┃ 专栏四 矿山地质环境和矿区土地复垦主要指标 ┃
┣━━━━━━━━━━━━━━━━━━━━━━━━━━━━━━┳━━━━━━━━━━┳━━━━━━━━┳━━━━━┫
┃ 指标 ┃ 2010年 ┃ 2015年 ┃ 属性 ┃
┣━━━━━━━━━━┳━━━━━━━━━━━━━━━━━━━╋━━━━━━━━━━┻━━━━━━━━╋━━━━━┫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 ┃ 新建和生产矿山 ┃ 全面治理 ┃ ┃
┃ ┣━━━━━━━━━━━━━━━━━━━╋━━━━━━━━━━┳━━━━━━━━┫ ┃
┃ 治理率(%) ┃ 历史遗留矿山 ┃ 25 ┃ 35 ┃ ┃
┣━━━━━━━━━━╋━━━━━━━━━━━━━━━━━━━╋━━━━━━━━━━┻━━━━━━━━┫ 约束性 ┃
┃ 矿区土地复垦率 ┃ 新建和在建矿山毁损土地 ┃ 全面复垦 ┃ ┃
┃ ┣━━━━━━━━━━━━━━━━━━━╋━━━━━━━━━━┳━━━━━━━━┫ ┃
┃ (%) ┃ 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土地 ┃ 25 ┃ 30 ┃ ┃
┗━━━━━━━━━━┻━━━━━━━━━━━━━━━━━━━┻━━━━━━━━━━┻━━━━━━━━┻━━━━━┛
--矿产资源管理能力与水平明显提高。深化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和矿业权市场建设,形成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竞争有序的矿业权市场基本建立。统一、高效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基本完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全面好转,管理有规、市场有序、开发有责、调控有效、监督有力的局面基本形成。
(四)主要任务
围绕全面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力的总体目标,明确以下主要任务:
加强勘查,提高矿产资源保障程度。以国内紧缺的能源和非能源重要矿产为主攻矿种,兼顾部分优势矿产,突出重点成矿区带、大中型矿山深部及外围,努力实现找矿重大突破,切实增加查明资源储量,提供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后备基地。加强西部重要矿产资源接替区勘查,进一步挖掘东中部找矿潜力,加强隐伏矿床、矿山深部与外围找矿。加强我国海域油气勘查,积极参与国际海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完善地质勘查体制机制,规范矿产资源勘查空间秩序,促进矿产资源勘查有序,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资源基础。
科学调控,提高重要矿产资源持续供应能力。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根据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和开发利用条件,明确勘查开采方向,采取差别化调控政策,调控矿产资源开采总量,促进矿产资源开采总量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对重要紧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采提出鼓励性政策措施;明确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和重要优势矿产的限制开采要求,加强开采和出口的宏观调控,保护资源,维护经济利益;加强重要矿产储备,为调控市场、应对突发事件、保障资源供应安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