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断提高水库安全应急管理能力
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督促各级各类水库主管部门和管理单位,按照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水利部、国家防办有关水库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的规定,进一步完善各类应急预案。除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外,还要重点关注恐怖袭击和人为破坏等引发的水库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并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组织演习演练,提高实战应对和处置能力。要按照防大汛、抢大险、抗大灾的要求,切实做到组织、管理、预案、制度、队伍、物资“六到位”。
四、加强水库隐患排查治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国务院安委会将今年确定为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我部前一阶段已对水利工程,特别是水库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了部署,各地要立即对本地水库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查找不足,及时整改。要健全、落实值班和巡视检查制度,将各类病险水库、震损水库,以及大型和重要中型水库的重点部位、敏感部位和薄弱部位作为巡视检查重点。对于其他行业管理的水库,乡镇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水库,特别是小型水库、小型水电项目,各级水利部门除督促其主管部门、业主和管理单位加强值班和巡视检查外,要对其进行技术指导和有针对性的业务知识培训。对于无专门管理机构的水库,要督促有关方面确定相应的政府行政领导责任人,健全管理机构或落实管护人员,落实管护经费,将日常巡视检查和管护工作落实到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各级水利部门和有关责任单位要切实做好水库的安全生产工作,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奥运会、重大节日前后和期间,要加大巡视检查密度,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
五、强化预测预报预警,做好人员安全转移和避险工作
各地要加强水库水雨情和调度的硬件设施建设,加快水库水雨情测报和调度系统开发,不断优化调度方案,提高水库洪水预测预报预警能力。水库主管部门和管理单位要加强与水文、气象等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雨情、水情和汛情。要与所在地的防汛指挥机构和相关部门建立畅通的联系渠道,如遇重大汛情、险情,要第一时间向有关防汛指挥机构报告,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要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水库安全管理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水库安全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水库发生险情后,在全力做好险情抢护的同时,要千方百计及时转移下游受威胁地区群众。对于人员安全转移和避险工作,要充分估计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危险,果断决策,绝不能存有侥幸心理。对于管理设施尚不完善的小型水库,必须配备基本的测量、预警和通信设施,确保一旦发生险情,信息能够及时报出,能够及时有效地组织抢险和转移人员。
六、切实做好水库安全度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