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劳动保障大宣传格局建设
(十七)高度重视,打牢劳动保障宣传工作的组织基础。要把劳动保障宣传工作作为一项综合性、基础性和经常性的工作来抓,纳入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与业务工作同步计划、同步安排、同步落实。省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成立劳动保障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或指定专门的工作机构,配置专职工作人员,特别是要结合机构调整,充实和加强宣传队伍建设。
(十八)积极协调,建立多方支持、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要认真总结和推广去年全国劳动保障宣传工作会议以来取得的新成效,借鉴全国“两法”知识电视大赛纵向联动、横向联合的做法,充分利用社会宣传资源,加强与党报、党刊和大众传媒的沟通联系,建立新闻发布会、新闻通气会等制度,掌握主动,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根据新闻宣传主管部门的安排,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确定新闻发言人,定时、定点召开新闻发布会,及时通报劳动保障工作情况,解答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增强舆论引导和管控能力。要加强劳动保障系统上下互动,联手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劳动保障宣传工作的整体效能。要充分发挥政府网站的作用,及时公布重要信息,促进政务公开。要联合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企联等单位及社会文艺团体,组织创作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劳动保障宣传精品力作。要加强劳动保障宣传阵地建设,找准定位,开设适合农民工、社区居民特点的专版、专栏、专刊,进一步提高办报、办刊质量和水平。要支持和用好劳动保障宣传阵地,积极投稿,广泛订阅,进一步扩大劳动保障报刊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十九)坚持内外结合,加大劳动保障对外宣传力度。要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坚持互利共赢,注重内外有别,依托驻华使领馆、驻外新闻机构等平台,结合举办“第七次东北亚劳动论坛”、“中国劳动论坛”、 “中国创业促就业高峰论坛”、“2008年和谐社会与医疗保险论坛”、“第三届中国一欧盟社会保障高层圆桌会议”等重大外事活动,积极宣传国际劳工公约、介绍我国“走出去”战略和劳动保障事业发展成就,推动对外宣传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发展,形成以内宣提升外宣、以外宣促进内宣的良好格局。
(二十)加强培训,提高劳动保障宣传队伍的能力素质。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结合工作实际,采取送学深造、集中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宣传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打造一支爱宣传、懂宣传、能筹划、会组织的劳动保障宣传工作队伍。
(二十一)加大投入,为劳动保障宣传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要把劳动保障宣传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根据工作需求,建立正常增长机制。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配备必需的办公设备,保障劳动保障各项宣传活动顺利开展。